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3日 19: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场声】北京地震台工作人员操作地震处理演练系统
北京(某)山区发生2.0级地震,经纬度39.96,116.17。
经我(人工)定完,震级为1.7,纬度是39.94,经度是116.18。因为震级为大于1.5,现在发送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速报系统。
【解说】镜头前正在开展的是一次地震速报模拟演练。地震发生后,只需数秒便可测定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等信息。为何能做到这么快速准确的地震速报?驱车近百公里,我们来到位于北京远郊的一处地震监测站,这里便是监测地震的“哨点”之一。而北京全市,类似这样的“哨点”有33个。
【同期】北京地震台地震观测技术室主任 冯刚
这个站点主要是测量(地震)震动,然后进行震级计算、深度、位置,加速计会测量它的烈度。我们今天到这儿来,主要是进行巡检。加速度计和速度计的传感器其实都很灵敏,轻轻敲这么一下,传播回来波形就会很大。它通过测量地面的震动以后,再通过数据采集器,转化成数字信号,再通过光电转换器,然后传回到北京市地震局台网中心,产出可以计算的数据。9月1号15点多,顺义的2.7级地震,基本上北京的所有的测震基准站的速度计都有记录,然后根据这速度计记录的数据,可以测量(计算)它的震级、地点、深度。
【解说】南山村地震台建于平谷区的一处山脚下,山路杂草丛生、崎岖难行。而这样的路,冯刚和同事每天都要走上好几遍。
【同期】北京地震台地震观测技术室主任 冯刚
像这样的台站,现在北京市远郊区县,路比较陡的大概有30多个,基本上每天都会有同事(或)我到这边来进行巡检或者维修,这样的话就可以保证台站正常运行。这里边还有好多老师傅,一直在坚持工作。
【解说】完成巡检后,我们返回了北京地震局台网中心。在大屏幕上,已显示出南山村地震台的数据信息。
【同期】北京地震台地震观测技术室主任 冯刚
这个就是咱们上午敲击那三下(产生的波形),也就是说如果发生地震的话,它那边震动了,我们这边也能实时看到它的实际波形。波形产出之后,后台有(处理)软件就会自动产出(地震速报信息),需要人工去处理,在8分钟内去发布。新闻里边,微博、头条里边收到的信息,都是最后的速报信息。
【解说】北京地震台地震速报实行全年24小时值守制。负责地震速报工作的白永福已经在这行干了25年,他也亲历了从模拟记录时代到数字化的发展进程。
【同期】北京地震台地震预警与速报室主任 白永福
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是没有数字化仪器的,是收到其他兄弟部门的地震信息以后,我们才知道哪里地震,地震(震级)有多大。自从建立了数字化台网以后,从最开始的速报是8分钟,只能进行简单的定位,到现在的正式速报在8分钟甚至是7分钟、5分钟都能够产出(人工处理结果)。
【解说】为筑牢抗震救灾和减少地震人员伤亡的“第一道防线”,2010年,中国地震局开始筹备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预计于2023年年底全部竣工验收。工程投入运行后,可快速产出地震烈度速报信息,为抗震救灾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记者 郎佳慧 陈杭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罗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