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农业芯片”,育种家立志让“中国碗”里多装中国粮
(中共二十大·声音)做强“农业芯片”,育种家立志让“中国碗”里多装中国粮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题:做强“农业芯片”,育种家立志让“中国碗”里多装中国粮
中新社记者 郭超凯 冉文娟
每年春天,重庆黔江、南川各区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赏花留影。鲜为人知的是,这些赏花点的油菜品种,几乎都出自一位女研究员团队之手。她就是中共二十大代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黄桃翠。
对农民而言,油菜并不陌生,但产量高、含油多的油菜品种却可遇不可求。为此,包括黄桃翠在内一代代育种专家扎根田间地头和实验室多年。
这些年与油菜打交道,如何让油菜含油量更高,一直是黄桃翠努力攻关的方向。
从2014年“庆油1号”到2016年“庆油3号”,再到2019年刷新纪录的“庆油8号”,近年来,黄桃翠和团队培育的高含油油菜品种实现了从“三碗菜籽榨一碗油”到“两碗菜籽榨一碗油”的飞跃。以含油量51.54%的“庆油8号”为例,按照1亿亩种植面积来算,种植“庆油8号”可增加154万吨菜油,将菜籽油自给率提高19%。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作为农业“芯片”,种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
有科学家专注于一粒种子、一个品种的攻坚,也有科学家为育种家们做好“贴心服务”。二十大代表、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研究员杨新泉便是其中一员。
“由于纬度和温度的原因,在夏秋收之后,冬季北方并不适宜开展育种工作,为了不浪费半年的研究周期,大量的北方育种科学家选择到光热条件良好的海南开展工作,由此海南也发展成为全国育种基地?!毖钚氯嫠?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记者,每年冬春两季,来自29个省份的上万名科技人员到海南开展育种工作。累计超过2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加代、繁育,占全国育成新品种七成以上。
成立于2021年5月的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依托和服务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突破种子创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全国共有20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作为成员单位参与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建设,开展种子繁育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在杨新泉看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的成立,使各南繁单位避免了以往的“单打独斗”,实现联合攻关,也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育种科学家们提供了绝佳的科研场所。
事实上,二十大代表中,除杨新泉、黄桃翠以外,还有不少育种科技工作者,如深耕小麦育种20多年,将小麦从组配杂交组合到品系稳定的六年6代缩短为三年8代的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技术干部时晓伟;又如扎根青藏高原三十载,让丁香绽放高原之上的青海省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张锦梅……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用各自的行动为同一个梦想助力——守住种业安全的大国战略底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十三五”以来,随着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其中,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已实现完全自给,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已超过45%。
然而,中国种业自主科技创新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按照规划,“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加强生物育种基础研究、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二十大报告关于农业、育种工作的这些表述,让黄桃翠、杨新泉为之振奋,也让他们有了新的期许。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头等大事。中国保存种质资源总量突破52万份,位居世界第二,但真正研究透、利用上的种子还不足10%?!毖钚氯硎?,接下来一方面要精准挖掘出优质的种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开展前沿研究。
“我们的科研就是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需要、农业需要来展开,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绷酱嗡⑿鹿谟筒撕偷淖罡呒吐己?,黄桃翠和同事们又在研究早熟宜机的油菜品种。
“让老百姓的油罐子多装中国油,把油罐子拎在中国人自己手上”是这位育种家未来接续奋斗的新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