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推动窗口入“云” 政务服务“市区一体办”
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 陈杭)自2021年9月13日正式开厅运行以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运行已经满一周年。通过“云窗”系统建设,将位于北京西部地区的北京市政务中心前台窗口和后台审批服务能力延伸到副中心,办事人在副中心即可完成1980个市级事项全流程异地办理,同时还一并承接1568个通州区级事项本地办理。
这是记者28日从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下称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开厅一周年专题发布会上获悉的。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政务局副局长,通州区政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胜勇介绍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开厅一年来总体运行情况,以及在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智慧政务创新亮点、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及下一阶段工作目标。
推动窗口入“云”实现“市区一体办”
张胜勇介绍,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通过“云窗”系统建设,将位于北京西部地区的北京市政务中心前台窗口和后台审批服务能力延伸到副中心,办事人在副中心即可完成1980个市级事项全流程异地办理,同时还一并承接1568个通州区级事项本地办理,形成与市政务中心“东西呼应、双子联动”的服务新格局,打造了市、区两级政务服务的扁平化管理、智能化运行、网络化支撑的新示范。
依托智能终端实现“终端自助办”
张胜勇表示,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大力推行智能终端“自助办”服务模式,开设智能终端窗口43个,95%进驻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的事项无需再到人工窗口办理,办事人通过智能终端即可自行完成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从事项申报、材料提交、在线审核、视频交互、结果制发的全流程办理。
同时,通过与北京市电子证照库、印章库和大数据平台对接以及区块链技术应用,智能终端可实现174项企业个人常用信息复用“少填写”,364项OCR可识别电子表单数据“免提交”,212类电子证照对比核验“减材料”,跨地域远程视频交互“零延时”,审批决定加盖政府部门电子印章“零时限”,让企业群众充分感受到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便捷高效。
通过“5G”应用实现“就近多点办”
张胜勇说,针对政务服务在向基层站点,特别是园区、楼宇延伸覆盖过程中面临的政务外网环境、场地条件不具备等制约因素,副中心智能终端通过5G模组技术应用,极大降低了对网络部署环境和场地空间的要求,智能终端部署到哪里,政务服务即可延伸到哪里,为推动政务服务向街乡、社区、园区、楼宇和京津冀周边地区延伸覆盖,为实现更多服务“一网通办”“全城通办”提供了可行路径。
截至目前,副中心20个街道乡镇政务服务大厅、2个属地党群服务中心以及2个重点园区完成了“云窗”系统和智能终端布设,企业群众选择就近站点,即可完成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的全流程办理,享受与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同质同效”的办事体验。
加强地域协同实现更大范围“跨省通办”
张胜勇表示,充分发挥城市副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作用,先后与天津宝坻、武清和河北雄安新区、廊坊及曹妃甸等地建立政务服务协同机制,采取“设立专窗、系统共用、终端互设”等多种方式,实现639个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截至目前已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6815件,极大节约了办事人通勤成本和时间成本。
近期,副中心政务服务“云窗”系统已部署到河北、天津共9个属地大厅“跨省通办”窗口,企业群众在当地即可办理进驻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以及通州区镇(街)、村(居)两级全部事项,实现了北京政务“送政上门”。
建设政务大脑实现“数据赋能办”
张胜勇说,为加快数字政务建设,加大科技赋能支持,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开发建设了“副中心政务服务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副中心政务服务数据的一站式管控,为客观反映政务服务工作现状情况,及时发现痛点难点问题,开辟改革优化路径,输送精准高效服务提供能力支撑。
据悉,通过平台可视化展示功能,可以直观展现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运行和体系建设、“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落地实施情况;以“数据安全防护贯穿信息化规划、建设、运行全过程”为总原则,通过平台数据汇聚分析功能,可对企业和自然人精准画像,为向其推送个性化精准服务提供支撑;通过平台政务图谱绘制功能,实现服务对象、事项、部门自动关联,为推动“办好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提供基础支撑;通过平台标签事项与标准化流程比对功能,为优化事项办理流程与推动改革提供直观依据。
张胜勇表示,下一步,副中心政务局将以实现政务服务线上“极智”和线下“极致”为目标,推动实现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营商环境5.0版政策、综合窗口2.0改革等重点任务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率先落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