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粮变成“种石油”
如果说小麦价格上涨令此前的“托市”收购颇受人訾议,玉米和大豆价格高攀则使得大大小小的生物能源项目备受指责。国家粮食局顾问李思恒对纷纷上马的玉米变乙醇项目表示担忧,“我们的农业还是吃饭农业,我国的玉米产量也是有限的,一下子上这么多乙醇项目能保证原料供应吗?”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专家表示,在农产品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生化能源项目的结果是,直接导致部分陈化粮甚至可食用粮食直接流进加工燃料乙醇的生产线。
此外,据透露,奥地利碧路公司在中国大规模间兴建生物柴油工厂,目前已投资1.2亿欧元的生物柴油工厂,预计在2007年建成,每年可加工油菜籽70万吨,提炼柴油26.5万吨。另外,北京大富投资公司投资1.5亿美元,已经在内蒙古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从事生物柴油的生产,项目将于2007年8月份竣工。据悉,以上两个项目都是用中国油菜籽生产,产品出口到欧盟。
同样看好中国生物柴油产业的还有意大利、瑞典、德国等公司,它们都计划在中国开设生物柴油工厂。业内专家表示,应防止中国沦为世界生物柴油的原料供应国。若外资投资生物柴油,仅把中国当原料供应地,很可能带来原料紧张,不利于中国自身发展生物柴油,缓解能源短缺。而且,中国农民对农产品升值的愿望强烈,但城镇居民却没有更高的承受能力。这一反差所导致的结果将是,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在高位,有相当部分农田会倒向“种石油”,进而导致粮食短缺。
但本刊接触到的专家也普遍担忧,如果农民真的从种粮变成“种石油”,在短期内能提高我国农民收入,但是从长期来看,农民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因为,到那时候农产品的价格将受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