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又届春节,想起曩昔京华每到春节有接姑奶奶住娘家的习俗。
接姑奶奶一般在正月十六日,也有在十八、二十日的,必择双数,单日很少。接姑奶奶回娘家,为的是骨肉团圆以叙天伦之乐。那时,姑奶奶出嫁,平日不能随便住娘家,趁着正月过新年,在婿家一年受了不少劳累,借住娘家机会,可以舒畅休息一下,并且安慰家人相思之苦。
嫁家接姑奶奶,父母兄嫂必携带几包礼品,最低也要有个蒲包。到了婿家,向尊亲长辈声明来意,给姑奶奶“告假”;如蒙允许,再“请示”住的天数,婿家规定四天、六天、八天、十天不等,也都是双数。经尊亲长辈“批准”,姑奶奶即梳妆打扮,整理包袱什物。凡接姑奶奶都兼接外孙子,有大站、小姑的也要谦让一下,实际上大姑、小姑绝不跟随,自有婆婆代表谢意。临行之际,要向婿家的长辈请安,即使对大姑、小姑也要打招呼,方能动身。
把姑奶奶接到家里,娘家特别优待,平素爱吃的东西尽量供给,有钱的富户水陆杂陈,筵宴丰腴。亲友听说姑奶奶住娘家,也都来问候。因为姑奶奶出嫁,许多亲友一般不与婿家交往,乘此姑奶奶住娘家可以聚会一堂,恣意笑闹,斗趣抓哏。姑奶奶除应酬娘家亲友外,抽暇可以听听戏、逛逛庙、看看电影(早年没有电影时就谈不上看电影了)。不愿出门,在家可以叫几个盲艺人唱唱曲,或找演傀儡戏的,以消遣解闷。娘家亲友也邀请姑奶奶吃尝春酒,藉资联欢。所以从前姑奶奶别看在女婿家象个“小可怜”,处处看人眼色行事,只要回到娘家便身价十倍。
聚会无常,转瞬“假期”将满,当临别时,不禁要掉几滴伤心泪。父母当要有一番劝解,无非说什么不能比未出嫁时舒适,第一要谨慎待候公婆,大姑、小姑也要敷衍面子,对夫婿要温柔体贴,对下人也要和气。诸般嘱咐已毕,再备几色礼品,把姑奶奶送回婆家去。
每到正月初十后几天,北京街头常见浓妆艳抹的少妇,后边跟随白发老妪、青年男子,手中携带包袱,怀抱小孩,有坐车的,有步行的,这就是接姑奶奶剪影。
物换星移,时代前进,今日京华风俗已非昔比,老一套的“家规”渐渐已不存在,小两口没有那么些规矩了;男女平等,女的也不当“小可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