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秦腔新晋四大名旦领衔的“秦腔大军”2005年4月23日开始在北京公演,这是自1958年以来秦腔再次大规模登上北京舞台。图为四大名旦之一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李梅,在《鬼怨 杀生》中扮演的李慧娘吐诉心中冤屈之火。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作为中国“梆子腔”的鼻祖,秦腔在中国西北地区广为流传,曾对“徽班进京”产生过重大促进作用。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
由秦腔新晋四大名旦领衔的“秦腔大军”2005年4月23日开始在北京公演,这是自1958年以来秦腔再次大规模登上北京舞台。图为四大名旦之一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李梅,在《鬼怨 杀生》中扮演的李慧娘吐诉心中冤屈之火。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作为中国“梆子腔”的鼻祖,秦腔在中国西北地区广为流传,曾对“徽班进京”产生过重大促进作用。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
针对近日媒体有关“秦腔”将出现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报道,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部副部长朱虹11日表示,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是否使用地方戏曲元素尚未确定。
近日有报道称,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日前在一次奥运会开闭幕式顾问座谈会上表示,“秦腔”是一种传统的表演形式,目前奥运会开幕式用“秦腔”的意向已经达成。
朱虹11日在接受地方媒体奥运筹办工作采访团采访时说,他也参加了那次奥运会开闭幕式顾问座谈会,座谈会从头至尾根本未谈及开幕式表演是否吸纳地方戏曲元素的内容。
他说,据统计,全国地方戏有300多种,其中60多种是常用戏种,奥运会开幕式“用不用、怎么用都没定”。
“秦腔”是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戏剧形式,历史悠久。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高鹏)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