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二日是台湾第七届“立委”选举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当天上午前往投票。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一月十二日是台湾第七届“立委”选举日,一位有障碍人士坐轮椅到所在选区的投票所领取选票,参加投票。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
一月十二日是台湾第七届“立委”选举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当天上午前往投票。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一月十二日是台湾第七届“立委”选举日,一位有障碍人士坐轮椅到所在选区的投票所领取选票,参加投票。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
中新网1月12日电 今天是台湾第七届“立委”选举投票日。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刊文说,感觉上整个氛围少了以往选举季节锣鼓喧天的热闹,竞选环境如同经历了一场气候变迁,如媒体形容这次选情可谓“冷到不行”。
文章说,走在台北街头,只见迎风飘扬的候选人与政党旗帜随着选举逼近,才慢慢开始密集地出现,违反了一般预期与过去的视觉经验。淡淡的选举味道,着实让人有点不太习惯。
候选人竞夺席位的活泼喧嚣景况不复存在,其实与本届“立委”选举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关系。以往复数选区多席位的选举模式,各选区候选人只需讨好部分选民,当选几率就有可能提高。因此,候选人为了胜选,走极端、抢偏锋,以提升知名度的情况屡见不鲜。
如今改用“单一选区两票制”,“立委”席位减半,每个选区只选出一席“立委”,候选人要出线必须获得选区最大公约数选民的支持。既然游戏规则改变,蓝绿候选人也顺应发展,在缩小的选区大力推动选民服务,并以争取建设为主轴,意识形态和负面的选举效应成分大幅降低,自然促使选举噪音显著减少。
文章说,立委“作秀”的文化很快将成为过去,但这些年来“立委”在“麦克风魔咒”(在镜头前卖力演出)下表现的问政风格,通过媒体传播成为刻板印象,无法让选民正确认识“立委”的工作,导致他们无从评断和监督个别“立委”的表现。许多认真勤恳的“立委”默默耕耘,不仅不为人知且不被重视。
台湾《商业周刊》曾作过一项大规模的调查,动员了13家媒体、14个“部会”官员,共92名评审评选优秀“立委”。透过利益回避、专业度、问政品质及认真度共四项指标,《商周》尝试全面衡量卸任的225名“立委”,从中选出最优秀的50名。
专题报道揭示“立委”之中,不分党派,有人整个会期(半年)出席率挂零,也有人拥有全勤纪录;有些“立委”形象清新、学经历出色,但就是在利益回避方面失分;有“部长级、市长级”“立委”,问政却看不到专业表现;而也有选举长胜军,高知名度的长青树在选区利益与专业上失衡。
文章说,从《商周》专题报道,我们知道台湾“立法院”每年提供38亿元(新台币,下同)让“立委”问政,平均下来,每个“委员”一年花费台湾纳税人1700万元,即每月141万元,这笔款项其中包括“立委”薪水、助理费,以及问政业务费(包含电话费、服务处租金及交通费等)。然而过去三年,台湾“立法院”仅通过393个法案,创下近三届“立法院”新低。
文章说,新制丝毫没有带来太多乐观的期待。不少政治观察者指出,由于制度设计的结构性因素,这场被喻为台湾15年来最关键的一场“立法院”选结果虽然还未揭晓,最终形成的“立法院”生态却早已注定是换汤不换药。政治人物的游戏,选民的优质“立院”梦,两者对选举的认知差距就这样维持下去。长期被集体辜负的台湾选民似乎只能看着利益被忽略的命运不断重复,而“立委”选举结果的意义只剩下政党权力的分配。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