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9日,在一年一度的北京春节厂甸庙会上,上万民众前来人们品尝小吃、购买民间工艺品和现代音乐影视光盘。图为年糕摊位的厨师们忙着轮换着抡木棰砸年糕。 中新社发 邹宪 摄
|
2008年2月9日,在一年一度的北京春节厂甸庙会上,上万民众前来人们品尝小吃、购买民间工艺品和现代音乐影视光盘。图为年糕摊位的厨师们忙着轮换着抡木棰砸年糕。 中新社发 邹宪 摄
|
中新社福州一月九日电 题:怎样过年
中新社记者 罗钦文
“怎样过年?”设定这样一个命题,未免让你觉得有点不屑一顾。然而,在这个鼠年春节长假的日子里,“过年越来越不像过年了”,“年味淡了”,诸如此类的伤感一样不绝于耳;“春节万岁”,“中国人过中国的节”,诸如此类的呼声一样充斥耳际。
在我童年的印象中,过年是最为热闹、最为快乐、最为向往的节日,就连村里的空气中都洋溢着过年的欢乐与祥和:大年三十,帮着爸爸贴大红春联,围着爸爸看杀鸡宰鸭准备年夜饭;除夕夜,一家人围桌而坐,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要多温馨有多温馨;正月初一,穿着新衣裳,和小伙伴们一起蹦蹦跳跳着,挨家挨户去拜年要年糖;正月初二,跟着爸爸妈妈去给亲戚拜年……
过年的欢欣与喜庆,就这样从年前的准备和期待中开始,在正月里延续。而今,孩提时的过年影像,越来越模糊,在都市尤甚。
春节一到,随着返乡过年人流的离去,外来人口聚集的都市顿时变得静悄悄了许多。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六岁儿子走在街上,看着社区里一家家店铺的店门紧闭,看着街上行人的稀少,也不禁发问,“爸爸,怎么这么安静?”
如今,日子更好过了,口袋里的钱包更鼓囊了,私家车多了,住上高楼大厦里的单元房了,交通更便捷了,通讯更发达了……物质越来越富足,精神的富有却似乎未见成正比地增长。时空的距离越来越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似乎更遥远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似乎更淡漠了。
在这春节里,过年似乎简化为了上酒楼饭店的一顿年夜饭,物化为了具体金额的红包或礼品;拜年也脱离原本的温馨内涵,渐行渐远,从串门走亲戚的“面对面”变为了更多的是一条短信群发,不分对象都一样的“无声”问候与祝福。这也就难怪不少怀旧恋旧的市民感叹如今都市“人情味的变淡”。
时移境异,“年味”在变,过年的方式在变。过年,许多人好不容易团圆、聚首,却也多聚在牌桌上,不分昼夜。对于一向崇尚简约、自我、随意生活的现代都市年轻人来说,春节更多的是意味着拥有更多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有的爱窝在家中做“宅男宅女”,沉迷于玩电脑游戏、泡网聊天、看电视连续剧,以此为调整工作生活压力与情绪的“心灵鸡汤”;有的喜欢逛商场逛公园。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过年方式,无可厚非。只不过,过年的传统丢了,“年味”淡了,儿时过年的美好记忆越发让人留恋。
回归春节,福州这座千年古城已经发力,去年解禁放鞭炮,让福州人得以“爆竹声声辞旧岁”;今年又在文庙恢复传统仪式——撞钟祈福,维系过年的传统韵味�!爸泄辍弊呓锥�、曼谷、东京等世界各大城市,不少外国元首纷纷在春节向华人贺新春,又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怎样过年”。
是时候了,过年,需要回归春节的质朴与温情,需要�;ず痛欣献孀诹粝吕吹挠判愦澄幕�;而回归春节,是现代与传统融合的回归,是中国人要注重过中国的节。(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