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日前下发紧急通知,针对一些中介机构举办的招聘会门票价格过高且名不副实的情况,加强对社会力量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的监管,严禁举办以营利为目的的毕业生招聘会。(1月3日《东方早报》)
开招聘会的目的,无非就是为用人单位与就业者提供见面洽谈机会,以便达成就业录用协议。应该说,招聘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交流平台,能为社会就业分流部分压力。的确,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大学扩招后出现毕业人数剧增,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城,都为大学生社会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由于用人单位与就业者之间沟通的渠道极为有限或者没有开发出来,造成就业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断裂,无形之中也加速了就业的紧张与压力。
按照人们的习惯思维,总是把寻找就业岗位的希望寄托于招聘会。招聘会这一独木桥式的就业见面形式成了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必然选择。于是,一些商家开始打起了招聘会的牌子来谋私利、发家致富。想想看,用人单位进入招聘会现场要交场地费,择业者也要买门票。举办方只需要搞个场地,就可暗自数着钞票,哪管招聘会到底能达到什么效果。在某省一次招聘会上,因为人太挤,招聘的岗位极其有限,导致应聘者将举办方的经理逼上车顶的事件发生。
事实上,赶集式的招聘会能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我们说,招聘会的优点就是直接性、便于沟通。但面对着供不应求、供求比例悬殊的就业形势,招聘会往往变成闹哄哄、乱糟糟的景象。俨如战场的招聘会无疑也会加剧整个社会就业压力的心理恐慌。
因此,严禁在高校举办以营利为目的的招聘会,还不如取缔已变味了的招聘会。如开发好就业市场信息,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就业信息发布机制,把社会的就业信息纳入宏观控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电视、报纸等,多渠道、多形式向社会公布就业信息,同时引导好大学生理性、积极就业;打击以骗取钱财为目的的非法就业中介机构;社会各界应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为大学生送就业信息、送岗位等活动。以上这几点做起来,也许能为大学生实现就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从而使招聘会变成“逐利场”难以得逞。
来源:三秦都市报;作者: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