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中国选手陈若琳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10米台跳水冠军。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8月19日,中国选手何冲获得北京奥运会男子3米板跳水冠军后向观众挥手致意。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
8月21日,中国选手陈若琳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10米台跳水冠军。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8月19日,中国选手何冲获得北京奥运会男子3米板跳水冠军后向观众挥手致意。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
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以来,中国跳水队在世界跳水界一直处在“独舞”的状态。是什么让中国跳水如此强大?
坚实的根基,坚强的心
长久以来,中国跳水的撒手锏是高人一筹的动作质量和稳定性。这主要得益于常年系统训练修炼的基本功。
跳水被称为“一秒钟艺术”,从起跳、翻腾到入水,几乎是在瞬间完成。一点小小的杂念就会导致前功尽弃,在雅典奥运会上王克楠在男双3米跳板的最后一跳掉入池中被判零分,把即将到手的金牌拱手相让。
北京奥运会上,东道主选手如何防止各种意外,确保心理的稳定,成为中国跳水队备战过程中的重要一课。在参赛阵容中,除郭晶晶、吴敏霞和王峰外,其余7人都是第一次登上奥运会舞台,他们能否承受大赛的压力?备战期间,跳水队始终有国家体育总局心理专家张忠秋“坐镇”,解决各种日常问题;此外,还通过请于丹教授讲课、练习瑜伽、搞队内演讲比赛等多种方式,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国外等待天才 中国成批“造才”
中国跳水崛起的秘诀到底在哪里呢?曾任中国队教练、现为美国跳水队总教练的陈文波认为,系统的陆上训练、每周50小时训练时间以及举国体制是中国跳水的三大优势,也是外国队伍与中国队之间的差距所在。
上世纪70年代时,中国跳水队就研制成功了一套快速培养人才的办法,高敏、伏明霞、熊倪、郭晶晶等人就是证明。同时,举国体制下国家的大规模投入和全国三级人才培养模式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跳水队从来不缺乏后起之秀,各省市的跳水队都眼巴巴地要把新人送进来。
然而,与中国的专业培养模式不同,国外跳水运动员大多是由民间俱乐部培养,运动员全凭个人兴趣和自费练习,起步晚,训练不系统,基本功自然与中国选手相去甚远。
世界追赶中国 差距不断缩小
8金取其7,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跳水与世界各国的差距在拉大,而恰恰相反,这种差距在不断缩小。
与高敏、伏明霞时代中国选手动辄取得四五十分的巨大优势相比,现在中国跳水队遇到了强劲的挑战。诚如领队周继红所言,几乎在每个项目上,现在都有四五名选手与我们实力相当,要想夺金牌,必须全力去拼,不能出错。
男女跳台依然是“梦之队”的软肋,女子跳台在悉尼和雅典两次痛失金牌,男子跳台则在去年世锦赛、今年世界杯赛和北京奥运会上无缘冠军。究其原因,并非中国选手退步了,而是外国选手进步太快了,特别是在动作难度方面,中国选手已经不具备竞争优势,一旦外国选手发挥稳定,他们夺金的几率就非常高。
现在,很多国家跳水队都有“走出去”的中国教练的身影,其中,陈文波、童辉、马进分别担任美国、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的总教练。这些中国教练在国外受到重视,他们把中国跳水的成功经验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并且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就。4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中国选手将面临更加强大的挑战。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