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七月八日电(记者赵江涛)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在此间举行的政协常委会上提出,提高劳动要素的报酬,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是协调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应改变重资本要素贡献而轻劳动贡献。
萧灼基首先肯定允许和鼓励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原则必须继续坚持。他指出,中国是一个资本不足的国家,资本是一种稀缺的要素,为了鼓励资本积累,国家允许和鼓励资本参加收益分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资本这个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十分重视,无论对外国资本或本国非公经济,都给予一系列优惠条件。几年来,非公经济资本每年以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增长,这是资本回报率高的表现。
但是,对于劳动这个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萧灼基认为,在收入分配上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一方面是中国就业队伍在扩大,另一方面是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却在下降。这位学者强调,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是财富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没有活劳动的投入,任何生产要素都不能发挥作用。
根据萧灼基的介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已从百分之十五下降到了百分之十二,一些城市虽然经济较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高,但最低工资标准却很低。去年以来珠三角出现的“民工荒”主要是工资过低。由于劳动者收入水平较低,资本回报率较高,社会上劳资纠纷有增加趋势。
萧灼基认为,应提高劳动要素的报酬,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为此要认真研究劳动要素的报酬标准,研究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的收益比例,提高劳动收入自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工资在成本中的比重,提高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尤其是要提高低工资水平。他认为,如此不仅能改善职工生活,而且可以理顺分配关系,缓解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提高消费率、推动国内需求以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