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东莞三月二十日电 题:中国民间瑰宝“千角灯”重现人间
中新社记者 张忠国
千角棱、千盏灯,昼观斑斓艳丽,夜赏华彩金碧。这盏源起宋代,失传半世纪的中国民间瑰宝“千角灯”,由广东东莞两位八旬老艺人历尽一年多的精工扎制后,现已重现人间,成为中外游客的新亮点。
“千角灯”相传于宋朝,宋英宗生父濮王允让之后,其皇族的家人迁徙东莞。据史述,皇帝的妹妹嫁给一赵姓男子过上平民生活,这位皇姑根据记忆中的皇室宫灯,聚集当地艺人扎制千角灯,配亲绣灯带二十四条,建造赵氏宗祠悬挂收藏。
自宋代以来,“千角灯”被称之为民间的“宫灯”。古时的扎制以竹篾为主材,宽、高均约两米,千盏灯筑成千只棱角,造型别具匠心,外饰宋代民画,是史载的民间工艺一绝。此后,“千角灯”每十年扎制一次,灯带袭用宋代的古物,为皇族后人赵家独藏,沿古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受毁而失传。
去年,东莞市在整合挖掘莞邑千年文化资源中,展开对濒绝的“千角灯”的抢救行动。曾制作过千角灯的张佛、尹全两位八旬老艺人亲自出马,历时一年对“千角灯”的追古求新,在保持传统风格上注入新工艺,使失传半世纪的“千角灯”以新貌展现世人。
蕴涵历史文化的重扎“千角灯”,高四点五米,宽三点五米。灯顶为八条栩栩如生的立体彩龙,配以山水国画装点。灯体是十六根近似于圆形的立柱,由一百九十二个呈三角形的立体和上大下小呈正方形的立体拼接而成,以雕画梅花和金钱的图案装饰。灯体的千个棱角上装有一盏小灯,外部贴上精心绘制的传统年画和一些花鸟山水国画,每幅画都框上门楼图案的手工雕纸,宛如一扇扇精致的门。千角灯合拢的灯尾,有八条灯柱连接主体,以斑斓的彩雕画掩映。
“千角灯”在东莞重现后,中国民间艺术协会将今年首设的灯类最高奖项“山花奖”颁于该灯,称誉“千角灯”为民间的“中华第一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