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大力加强空降兵部队的战斗力建设?空降兵某部着眼未来信息化战场需要,勇于突破传统的训练思路,先后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在伞训组织、重装空投、信息传输手段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加速了战斗力生成。
前不久,空降兵某部成功地进行了重装空投演练,在伞训组织、小件连投、重装空投、信息传输手段等20多个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加快了战斗力建设步伐。
探究这一历程,耐人寻味。
跨越传统这道槛
一次,该部部队长王维山见到新兵还在进行着两套跳伞离机动作训练,心里不是滋味:自己当年练的也是这个动作。如今,装备先进了,信息化程度和人员素质提高了,却为何一直未做相应的改变?
“我们的双脚已踏上信息化列车,可观念仍停在工业化时代!”他们联系近年来虽然装备了某新型空降突击车,但作战理论、训练方式却按陆军摩托化来套等现象,认识到空降兵作战训练思路离信息化作战要求还有不小差距。
他们从破除旧观念入手,着眼提高空降兵在未来战场中的火力、机动力、防护力和突击力。据此,从伞降训练课目、空降空投方式、信息传输手段等8个方面进行改革。
改革涉及部队方方面面工作,方案一出,争论随之而来。有人从传统的角度出发对改革不理解:这些是我们一代代空降兵在实践中摸索完善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怎么能说改就改?也有一些人担心放弃熟练掌握的而练生疏的,出了事故怎么办?改革一旦受挫,贻误了战斗力发展的时机,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为此,他们一方面展开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系列教育,在官兵中叫响让观念跨进信息时代;一方面上上下下广泛征求意见,并请来专家反复论证后,才确定从制约战斗力跨越的20多个领域实施改革。
用科学精神求索
深秋,空降兵某部演练场上,伞兵采用新型伞、新动作成功实施纵深空降,在火力支援下,迅速驾驭某新型伞兵战车机动,扑向目标。这是他们实施改革后的首次演练,针对其中出现的一些急躁冒进情绪,甚至违背规律蛮干现象,党委“一班人”大胆探索,制定严密的训练法规,聘请一批军内外专家参与训练改革全过程,并严格按照科学程序对涉及到的装备、课目、动作等进行定型、评审和试验,然后经小分队多次试训后再普遍展开。
随着空投机型和战斗装具的升级,沿用几十年的离机动作需要改进。党委“一班人”下决心解决这一训练难点问题。他们组织相关伞训骨干和科研人员深入训练一线,研究跳伞的特点和降落伞开伞程序需要的最佳动作,并参考先进国家空降兵训练的方法,经过反复论证,得出改进离机动作的可行性研究方案。接着,他们在试验场先期组织试验,并组织各类人员试训跳伞5万多人次,未出现任何特情。随后,他们把这一成熟的离机动作在部队推广。
新型伞试用以来,原脱离锁结构复杂,不易掌握。针对这一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他们立即组织攻关小组,并请来科研院所和有关厂家的专家,共同研发,仅用3个月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新的脱离锁简单易学,提高了跳伞的安全系数,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近年来,他们先后请有关专家破解空投空降领域中的30多项关键性技术难题,加快了改革进程,提升了部队整体战斗力。
在持续发展上谋突破
又一场对抗演练开始了。通信小分队携带笔记本电脑等高科技装备从天而降,到达指定地域,开建应急指挥所。在对抗中,指挥中心通信网络遭到干扰,电脑屏幕一片“雪花”。他们启动另一套软件系统,却因与新装备有代差而不管用;有关人员紧急抢修,可屏幕仍是“雪花”。大家眼睁睁地看着好不容易空降到地面的高科技装备成了摆设。
“雪花”凸显人才和装备建设上的软肋,让党委“一班人”深感震动:未来战场上的任何一个细节和单元都不容忽视,必须按一体化作战思路,搞好顶层设计,打牢基础,增强后劲。为此,他们决定从制约战斗力持续发展的节点问题入手寻求突破,加紧软件、硬件建设。
构建信息作战平台。他们运用成熟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现有装备进行改造,并组织专家开发出一大批适合未来空中作战、机动的装备器材,研制出一批提升信息化程度的软件,并建成了集侦察、观察、机动、打击、保障等所有装备的使用的综合集成的系统,为一体化作战训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他们还预留接口,保持装备性能不断升级。
超前培养储备人才。近年来,他们采取送学、集训、轮训、岗位练兵等多种方法,坚持重点岗位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先后培训各类新装备保障人才上千人次,空降空投技术骨干近千人。同时,他们还加快培养各类指挥人才,仅各师团作战班子中,80%的成员经过高科技知识或军兵种知识培训,全部经过军事演练等重大活动锻炼。目前,他们已构建一个数量足、质量高、种类全、结构优的高素质人才方阵。
(稿件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谭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