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十一月十三日电题:探访山西“宰相村”
中新社记者张恩
山西省南部有个闻喜县,该县有个名声远扬的小村庄。该村曾出了五十九位宰相高官,还走出五十九位大将军。前几年,人们把以往的裴柏村改叫“宰相村”。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日本、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学者专家把裴柏村誉为“中国名人第一村”。许多欧洲、美洲国家的知名人士,包括埃及、印度、也门等文明古国的艺术家、学者、法律专家经常来这座小村寻古揽胜。
冬日时节,记者有机会来“宰相村”采访,亲临其境体会一番这座古老村庄昔日望族世家的奇迹。
群岭环绕的裴柏村,村口一座高高耸立砖塔,像是在欢迎远方的来客。村外是连绵起伏的多座土岭,每一土岭上都有棵挺拔的翠柏,人称“九凤朝阳”。这里是中国裴氏的发祥地。
如同平日所见的乡下村庄一般,不宽的巷道里游人来来往往。许多人家的门楼上面都端端正正地雕刻着“耕读传家”四个大字。
据陪同友人介绍,该村有一民间礼仪显得特别,至少为中国所独有。村中谁家的长子出生以后,邻居、亲朋们不送财礼钱物,却要送去用绸布写的贺词,诸如“建国英才”、“国家栋梁”等,并将书写所用的毛笔、砚台一起奉送,以激励子孙。如生女孩,族人们便送去“巾帼英雄”、“金枝玉叶”等字样条幅,均悬挂门楣上。添喜之家还把两棵青青带叶的竹子分立于街门的门框两边,以示家中添了金枝玉叶。
裴晋公祠位于村西的高坡上。大门前是一级级通天般的台阶,尚未登临,让人先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台阶共一百零八级,象征着裴氏家族的五十九位宰相和五十九位大将军。
记者在此间采访得知,自中国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的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突出的贡献。仅隋唐两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有数十人。
据《裴氏世谱》记载,世代裴氏家族中仅正史立传与载列者,就有六百多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三千多人。
裴晋公祠里的许多石碑上多有记述。其中祠堂右方的一通《平淮西碑》的故事,可看出裴家先祖的荣衰。
昔日,裴晋公平定淮西后,唐宪宗亲诏韩愈撰文,记述平叛大捷。在战争中曾任行军司马的韩愈根据所见所闻,自然对作为主帅的裴度着墨较多。不想惹恼了争功心切的皇亲国戚,平叛中的先锋官李朔,一纸御状告到了宪宗那里。于是,《平淮西碑》被砸,并命一个叫段文昌的文人重写平叛淮西战争经过。韩愈撰文的碑虽被毁,文章却流传了下来。
到了宋代,蔡州知府陈王向又令人选石,重刻韩愈文。至清代,这块重立起的碑也早已随着多次兵燹之灾不复存在。
一直到咸丰元年,光禄大夫、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祁隽藻让《平淮西碑》再一次立起来。在裴氏后人的敦请下,祁隽藻欣然命笔,重书韩文。
祁隽藻用了碑石中少见的大楷,集颜、欧、柳、赵为一体,字大如拳,运笔流畅,气势磅礴,苍劲有力。许多方家看后,认为此碑史、文、书、刻俱为世罕见,故此碑又称“四绝碑”。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声名显赫的世家大族,惟山西闻喜的裴氏,历千年不衰且代有杰人,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罕见的社会现象。
记者细究其间奥妙,村民们大都认为:小山村世世辈辈多有名人的最主要原因是“奋斗使然”。
从闻喜县到礼元镇,再到裴柏村的村民,都说当地百姓自古以来就爱勤俭持家、奋发开拓,裴柏村就更不例外。人们普遍认为,离开艰苦奋斗四字,也就没有裴柏村的历史。
曾兴隆辉煌两千余年的裴氏家族,如滚滚东逝之水成为过去,但裴氏家族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出独特的“裴氏文化人才奇观”,留下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目前,当地政府正在创建“河东裴氏文化旅游开发区”,初步规划的星云谱、裴氏宗祠、宰相学府、文源坊及拜星坛、牌坊、宰相门、公主亭、附马亭等,正在积极筹建之中。有村民自豪地告诉记者:不久,山西“宰相村”将会以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其独有的魅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