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日电 据最新一期《瞭望》周刊报道,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保险学系主任孙祁祥教授日前表示,尽管保险资金入市已获通行证,但不能过于乐观,以为入市就能解决我国保险业目前面临的问题。要提升保险业发展层次,关键还在保险经营者自身。
孙祁祥认为,保险资金入市对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都是“利好”消息,两方“双赢”固然可喜,但也不要期望资本市场这个口子一开,保险资金入市就万事大吉。
现在保险公司有这么多问题完全因为没有进入资本市场才导致的,也有保险公司自身的原因,比如内部风险内控机制、技术、管理、诚信、人才等等。
此次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之前,管理层已经把保险公司可以投资的渠道基本上都放开了,实物投资包括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也都在逐步开放。保险公司的投资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实物投资,另一个就是证券投资。如今,等于管理层把投资权力都下放给了保险公司。如果保险公司还是做不好的话,就无法再从政策层面找原因了,不能再说由于政策限制投资,所以导致公司盈利水平下降,偿付能力不足。而只能说明是自身的经营能力不行,管理能力不行。这对我国的保险公司来说,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孙祁祥同时表示,为有效控制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保险公司除利用资本市场来进行投资组合以外,还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将传统意义上不可保的风险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进行转移,从而使其变得可保——即实现保险风险的证券化。
不过,保险风险证券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对保险市场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对证券市场也有很高的要求。虽然保险风险证券化在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十多年,但由于各种原因,发展还比较缓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各方面的条件更不成熟,因此,期冀很快就设计出保险风险证券化的产品并且实际运作是不现实的。
孙祁祥最后表示,保险风险证券化必定是未来保险业发展的方向之一。理论界和实际部门需要研究,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传统的再保险在多大程度上无法满足保险公司转移风险的需要;保险业对保险风险证券化的需求有多大;证券市场如何创造发展保险风险证券化的条件;证券化产品设计、定价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是什么;证券化和再保险以及使用自有资本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条件下互补、什么条件下替代;在会计、税法、监管方面应当做什么样的调整来适应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发展。这一切,都需要保险市场和证券市场的紧密配合。(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