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合肥市
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中部,长江淮河之间,沿江近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合肥地处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市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639.7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4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46.5万人。合肥现辖肥东、肥西、长丰3个县和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个区。
合肥自秦置县,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合肥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着“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之称。合肥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称著于世,名胜古迹众多,有三国古战场逍遥津、曹操训练弓弩手的教弩台、古钟长鸣的明教寺、呈宋代建筑风格的包公祠、包公墓园以及晚清重臣李鸿章故居、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故居等。
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30多所,有著名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各类科研机构200多所,有世界一流的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全国最大的直流脉冲机组。有近20万科技人员,智力资源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合肥市是我国加入世界科技城市联盟的七个城市之一,与国际间有着广泛的科技交流和合作的渠道。
合肥是以加工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现有34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类产品,有近20万名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已形成了以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空调机为主的家用电器和配件工业,以轮胎、日用化工、化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汽车、叉车、挖掘机、成套配变电设施为主的汽车和工程机械等支柱产业,新型建材也初具规模。海尔电器、美菱电器、荣事达电器、联合利华日用化工品、合力叉车、日立挖掘机、佳通轮胎、江淮汽车等一大批名牌产品享誉国内外。
合肥物产丰富,农产品除粮食、油料外还有巢湖银鱼、吴山白鹅、三河麻鸭等农副特产。合肥丰乐是国内种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合肥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法国家乐福、马来西亚百盛集团等外资企业和国内世纪联华、华联集团的进入,更为兴旺发展的合肥商业锦上添花。
合肥是一座对外开放城市。已先后与日本的久留米市、美国的哥伦布市、丹麦的奥尔堡市、西班牙的莱里达市、塞拉里昂首都弗里敦市⒉悸〉鲜锥疾记聿祭薪嵛押贸鞘�。�昀矗戏实亩酝饷骋卓焖僭龀ぃ适谐〔欢峡兀延胧澜?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外贸易机构。世界500强企业已有近10家入驻合肥,美国的可口可乐、美泰克公司,日本的三洋电机、日立建机株式会社、三菱重工,英国的联合利华公司,瑞士的ABB集团,香港的新世界集团,新加坡的佳元公司,台湾的统一集团等国际知名公司都在合肥有良好的投资业绩。
享有“全国园林城市”美誉的合肥,市内树林茂密,绿草成茵,各类花园星罗棋布,园林植物群芳荟萃�;烦枪俺士ú季�,风格各异的五大景区连接成一条美丽的翡翠项链,环抱着古城又融入于新城之中,构成“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园林风貌。合肥天蓝水绿,城市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优良水平。合肥市的琥珀山庄、安居苑等是全国优秀住宅小区,获得了全国建筑行业最高奖。景色秀丽的园林城市,清爽宜人的生态环境,编织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被认为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合肥的供电、供水、供气、环境�;さ裙檬乱捣⒄寡杆�。市区煤气、液化气普及率高,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市用水普及率达100%;供电量大幅增加,农村通电率达100%;环保整治成效显著,是安徽省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先进城市。合肥通讯发达,已开通与世界20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直通电话,新建住宅小区IP宽带网的普及率已达90%。
合肥是全国铁路、公路、航空兼具的综合性交通枢纽�;茨咸�、合九铁路、京九铁路与宁西铁路在此交汇,使合肥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206国道、312国道和合宁、合芜、合徐高速公路等数十条公路干线将合肥造就成安徽及全国公路交通中心;合肥骆岗机场是国际航空备降机场,也是全国主要机场之一,有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0余条国内航线,并有直通香港的定期航班。
进入新世纪,合肥市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制定鼓励外来投资的政策,加大招商和引进人才、技术的力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诺暮戏食涎D谕馀笥亚袄赐蹲市艘�,共同发展。
芜湖市自然资源
芜湖市地处长江下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16摄氏度,年平均无霜期219-240天,年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200-1400毫米。
芜湖农业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盛产稻米、油料、棉花等。长江从市西缘流过,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贯穿境内,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全市水面面积达47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4%。水产品种类繁多,其中鲥鱼、刀鱼、螃蟹是著名的“三鲜”。山区产有名贵中药材丹皮等。
芜湖共发现矿产55种,其中石灰石储量达42亿吨。地处长江下游的芜湖,江面开阔,水流量充沛,尤其适合发展大耗水量、大运输量的工业项目。
山环水绕、襟江带河的大自然环境,风光宜人,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早在南朝梁,梁元帝(萧绎)即写下了《泛芜湖》诗,歌咏芜湖山水。唐代诗人李白、温庭筠、杜牧等,宋代文学家梅尧臣、王安石、沈括、苏轼、苏辙、黄庭坚等,都有咏芜湖的传世之作。宋、元时传统“八景”已经形成。近年,芜湖人继往开来,又创建了新“十景”
铜陵市基本情况
铜陵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之间。1956年依矿建市,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现辖一县三区,代管一个国营普济圩农场,2003年末总人口70.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9万人。
市花:牡丹,桂花。市树:泡桐,广玉兰
铜陵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尤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铜陵物化地阜,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八宝之地”的美称。境内已探明的矿种30多种,其中,铜的储量占全省70%以上,硫铁矿储量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二,石灰石、黄金和白银的储量均居全省之首;铜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种类丰富,有88科600余种,凤丹是南方牡丹的代表,丹皮还是珍贵的药材,生姜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生姜与凤丹都是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稀有水生动物有白鱀豚、江豚、扬子鳄等。
铜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铜陵是中国的“古铜都”。铜的采冶始于商周,盛于唐宋,绵延3000余年而未曾中断,这在长江流域目前已知的古铜矿遗址中非常少见。现存数十处采冶铜遗址和大量的青铜文物:有古西周的铜炼渣、汉代的古铜井,唐宋期间的青铜文物更为鼎盛且史料记载甚详。铜陵的历史,就是中国冶铜史的缩影。大文学家李白、王安石、苏东坡等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迹,李白的“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以及描写冶铜场面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更是千古名句。铜文化已经融进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起舞》等铜雕塑在全国各类评比中获奖,市内设有全国性的青铜文化研究会。
区位条件比较优越,投资软硬环境良好。铜陵地处上海与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距南京与上海的距离分别是200公里和450公里),也是我国著名的黄山——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的北大门(距九华山和黄山分别为80和120公里),同时还是安徽省实施“两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的交叉点。长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59.9公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铜陵港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拥有5000吨级件杂货码头;铁路连通浙赣线、淮南线,连接上海——武汉的铜九铁路即将新建;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贯通大江南北,沿长江走向的快速通道使铜陵与东至上海、西至武汉的广阔区域紧密相联,南北向的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和东西向的沿江高速公路正在积极建设,是皖中南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城市依山襟江含湖,自然环境优美。前国务院总理朱鎔基2002年来铜陵视察时曾称赞:“铜陵虽小,但很美丽�!蓖昃哂辛己玫恼呋肪�,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国有资本运营改革等试点城市,享有一系列鼓励外资投入的优惠政策。各类经济园区是吸引外资的主要载体,其中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到2003年底,已有188家企业进入区内,完成投资总额达68亿元,一期已经建成,二期正在建设。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我市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不断优化所有制结构和国有经济布局,努力提升经济活力。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集体类由1997年的73%下降到2003年的23%,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1700家,区级工业经济基本实现民营化。全市拥有5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数和融资数量分别占全省的13.2%和10%以上。对外经贸技术合作与友好交往不断扩大,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4695万美元,经济外向度为43.9%,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并与国内外12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利用外资数量连年成倍增长(截至2003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16家,合同利用外资3327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506万美元),有力促进了铜陵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全市实现GDP和财政收入分别为103亿元和10.7亿元。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居全省前列,人均GDP14591元,居全省第2位;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535元和4247元,分别列全省第4和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109元和2791元,列全省第5和第3;城镇化水平52.3%。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和安徽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市。
经济特色较为明显,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工业体系。铜陵是安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是铜陵立市之本和强市之基。2003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家,全社会工业实现增加值48.69亿元,占全市GDP的47.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税收6.46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60.4%。特别是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实施的结构调整战略,使铜陵的工业逐步形成了较强的自身特色和明显的比较优势。铜陵是全国重要的铜工业基地,铜经济是铜陵的第一产业。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铜冶炼企业即诞生于铜陵,目前已经形成了采、选、炼、加工成龙配套、相对比较完整的铜产业链,2003年铜及铜加工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8%。铜产量24.3万吨,居全国第1位,并有2个品牌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铜陵有色公司是上海金属交易所会员单位,也是全国有色系统唯一进入工业企业百强的企业,其控股的铜都铜业公司发行了全国第一家铜业板块股票,金隆公司是全国有色系统最大的合资企业。铜陵是国家级“火炬计划”电子基础材料基地,电子工业是增长最快、效益最好的产业。发育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子产业,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以年均20%以上的增速迅速发展成为全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形成了电容器、模具和覆铜板三条产品链,1998年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基地,2003年受到科技部表彰并批准为国家“863”成果产业化基地,目前电容薄膜、金属化膜、电子封装模具、漆包线、各类交直流电容器、电解铜箔等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处于国内领先位置。主要电子企业均是国家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包括3家上市公司。2003年,电子产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70%以上,利润占全市企业盈利总额的一半以上。铜陵是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精细化工也在不断发展。依托铜化集团公司,通过技术改造,项目扩建和结构调整等途径,铜陵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硫磷化工基地之一,并积极向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领域拓展。正在兴建的将于明年投产的60万吨磷铵项目,将进一步增强铜陵化工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铜陵建材产业发展迅猛,是全国重要的水泥建材基地。正在建设的铜陵海螺三期工程总投资45亿元,2005年竣工投产后将形成年产水泥熟料1200万吨、水泥210万吨的生产能力,铜陵海螺公司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铜陵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水泥建材基地。此外,纺织、机械等产业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
今后几年,是铜陵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建设现代工贸港口城市、塑造中国山水铜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努力扩张经济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今后几年,我们将以实施“861”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力争多渠道筹资1000亿元左右,着力建设110个重点项目,力争到2007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00美元;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马鞍山市情介绍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与江苏南京接壤,是长江三角洲轴线边的节点城市、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安徽省的东部门户。
马鞍山区位优势突出,对外交通也十分便利,到上海走高速公路仅3个小时,到南京市区和禄口国际机场只需30分钟左右;沿江铁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宁铜铁路贯穿全境,与京沪、京九、皖赣、宣杭等铁路干线相连;长江马鞍山港是天然深水良港、国家一类口岸,对外籍轮开放,可�?客蚨旨洞�。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马鞍山1956年10月建市,现辖3区1县,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总人口124.1万,其中市区面积715平方公里,建成区60平方公里,人口58.5万,城市化率为56%。马鞍山以资源立市,工业基础较为雄厚,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的马钢,就座落在这里。马钢是国内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拥有亚洲最大的火车车轮轮箍厂和国内第一条H型钢生产线,马钢80%以上的钢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其它工业群雄争勇,星马汽车股份公司的水泥专用汽车的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列全国第一位,全市现已基本形成钢铁、汽车、电力、机械、建材、纺织、轻工、医药等多门类工业发展体系,工业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一半以上。马鞍山智力和人才较为密集,现有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中冶华天公司等各类教育、科研、咨询机构100多家,是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和国家863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城市。
马鞍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相传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请渔人将心受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自刎而亡。乌骓马思恋主人,悲鸣不已跳江自戗,马鞍漂至对岸化作一山,马鞍山因此得名。马鞍山令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尤其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一生多次来此漫游,留下了《望天门山》等5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和“骑鲸升天”、“跳江捉月”等许多神奇的传说。诗仙晚年终老于此,长眠于马鞍山境内的当涂青山脚下。李白墓园,吸引着历代文人雅士前来凭吊。中国李白研究会秘书处设在马鞍山,马鞍山成为世界李白文化研究中心。马鞍山还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采石公园、国家重点文物�;さノ恢烊荒挂约俺墙煎练缇扒纫慌木咛厣穆糜尉暗�。采石是著名的古战场,采石矶以其雄奇神秀而冠中国长江三矶之首。采石公园内的太白楼成为长江四大名楼之一。城市南郊的三国东吴名将朱然墓的发掘,揭示了历史上诸多悬念,被列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马鞍山各类名胜古迹多达100余处。
历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加速融入长三角、实现在皖江开发开放中率先突破为目标,推动全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过去三年,全市生产总值增幅连年攀升,2001年达138亿元,增幅为9%,2002年达155亿元,增幅为12.7%,2003年达189亿元,增幅为14%;财政收入两年迈上一个新台阶,2001年为20亿元,2002年为24亿元,2003年突破30亿元,达3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连续翻番,2001年达31亿元,2002年达60亿元,2003年达107亿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8794元和3122元,同时分别增长13.9%和7%。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总量从全省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21.4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财政26.4亿元,增长55.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6亿元,增长2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亿元,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84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067元,增长19.9%,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过半目标。
近几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全力实施大开放主战略。我们把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摆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形成了全党、全民、全社会招商的新格局。切实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外资工作委员会,基本做到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每年召开两次外资委会议,及时通报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研究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和有关事项,督促加快招商引资工作进度。强化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将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实行“一岗双责”,加强目标考核,做到奖惩兑现,形成了招商引资工作压力传递机制。市几套班子领导带头抓招商,亲自参与招商项目的联系和洽谈,为基层做表率。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做到了“四有”:有领导分管、有专门工作班子、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有足够的经费保证。社会各界也纷纷牵线搭桥,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针对我市开发区起步较迟的实际情况,我们按照“错位发展、形成特色”的思路,全力推进以开发区为龙头的园区建设。
经济开发区一期6.8平方公里,入区项目98个,总投资112.4亿元,实际到位外资8791.8万美元,内资13.7亿元。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实际到位外资3500万美元,内资4.9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5亿元;慈湖工业园建设全面展开,10个在建项目总投资折合人民币26.6亿元;当涂工业园起步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其他园区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进行了整合。在搞好园区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马钢等大企业、大单位广泛开展与外商的合资合作。近年来,台湾中橡、台湾润泰、香港中华煤气、法国圣戈班、珠海格力、青岛啤酒、上海农工商、上海大华、北京首创、浙江海外海、南通瑞慈、安徽丰原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马鞍山,并不断增资扩股。今年以来,全市招商引资继续保持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5062万美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6.3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52%和94.8%。今年,我们将努力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省外资金30亿元的目标。
二是强势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坚。近年来,我们着眼于制度创新,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调整职工劳动关系为突破口,按照“三个置换、两个结合、一个保障”(即政府置换土地、企业置换身份,企业改革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在化解历史包袱、置换职工身份、盘活存量资产上下功夫,使企业通过改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坚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加强组织协调和政策指导,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企业改革,基本做到改一家、成一家、活一家。在改革中,既坚持政策到位,做到“彻底改、改彻底”,又坚持原则有情操作,妥善解决一系列重难点问题,确保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在资金筹措上,采取财政支持债务重组、土地资本运营等多种形式,仅去年一年就筹措改革成本6亿多元,有力保证了全市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到去年底,全市201个再就业服务中心顺利关闭,2.9万多名下岗职工全部出中心,完成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改革207户。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上半年完成企业改革29户,力争到年底基本完成除马钢之外的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同时,我们积极支持驻马大单位深化改革,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已改制为股权多元化的中冶华天工程技术公司。在推进企业改革的同时,我们认真做好事业单位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成立了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提出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初步意见,即将启动事业单位改革。
三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近几年来,我们始终把扩大投入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着力点,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在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牵动作用,下大力气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投资总量的不断增长。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建立综合调度会和现场办公会议制度,实行严格的项目进度动态管理,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指挥、协调和跟踪督查,确保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全力支持马钢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冷热轧薄板、彩色涂板、850m3高炉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去年马钢钢产量达到60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60亿元,今年预计达800万吨,销售收250亿元,明年有望突破1000万吨。大力推进地方重点企业和骨干项目建设,星马5000辆专用汽车和重型卡车底盘、山鹰10万吨高档牛皮箱板纸、中橡3.5万吨新工艺炭黑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还加大对教育、科技、卫生事业的投入,从2001年起仅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就达近5亿元,安工大、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网络大学、中加双语学校、二中、安徽技师学院等一批学校的校舍和教育设施得到新建和完善。
四是着力加快城市化进程。马鞍山滨江环湖依山而建,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呈现出九山环一湖,半城湖光半城山的自然风貌。马鞍山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特别注重城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すぷ�,城市工业区,生活区布局合理。城区按照七横七纵二环二线的道路骨架,基本建成便捷通达的交通网络;市政公用设施承载能力不断增加。围绕城在园中,园在林中,山水环绕,碧水蓝天的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大力开展园林绿化建设。马鞍山市的市树为樟树,市花为桂花,象征着马鞍山人民质朴、热情、芬芳的品质。马鞍山城市绿化率已达42%以上,人均占有绿地面积10.60平方米,马鞍山是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近几年,马鞍山本着把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原则,提出并实施建设“双百”(如诗如画的市民休闲公园—南湖)城市目标(即到2012年城区面积超100平方公里、人口超100万),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了城市形象、承载能力、环境质量、管理水平四个方面的显著提升。按照把马鞍山建成与东部发达地区互动发展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这一总体定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对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使新城区面积由原来286平方公里扩展到715平方公里,并得到省政府批准。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城市建设多元化投资体制,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通过争取国债、银行贷款、招商引资、土地资本运营等形式,多方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三年城市新建道路总长接近过去几十年的总量,实现了逐年翻番(2001年6公里、2002年11公里、2003年22公里)。围绕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加大了环境建设力度,投资新建了两个广场,扩建了三个公园,投资1.1亿元对雨山湖进行了综合整治,现已完成清淤截污,正在抓紧进行游道、造景、美化等工程建设。围绕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公用设施建设,天然气利用工程开始投入使用,第四水厂、第一和第二污水处理厂新建改造正在加紧实施,供电、邮政、电信等公用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近三年房地产开发总投资达33亿元,竣工总面积227万平方米,今年上半年已完成投资8.9亿元,施工面积19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8.2万平方米。在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的同时,着眼于实现城市长效管理,认真抓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并积极探索环卫体制改革,加大摊群点管理工作力度。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公用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燃气总公司、自来水公司、公交总公司已分别与香港中华煤气、北京首创、南京中北集团成功组建合资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共吸纳资金2.2亿元。前不久,《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马鞍山市公用事业“一手托四家”》为题,介绍了我市公用事业单位改革的成功经验。
五是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近几年来,我们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中央1号文件精神,在全省率先免征农业税及附加,一次性免征税收达4399万元。同时出台并组织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实行粮食直补方式改革、扶持粮食生产、加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投入等16项扶持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市种植业生产出现近年来少有的较快增长势头,上半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5.9%。大力发展“三资”农业,着力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进入农业领域,推动农业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目前,全市“三资”农业开工项目达150个,实际利用外资185万美元,省外资金3.36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市“三资”农业又得到较快发展,新开工项目57个,引进资金1.5亿元。按照城郊型农业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田向种植业大户集中。目前,全市种粮大户有320多户,种植面积7.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1%。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黄池食品集团、雪润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对农户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断增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不断完善农村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的引导、培训、服务和管理,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全市现有输出农村劳动力1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45%。
六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针对我市国有经济比重较大,传统思想观念比较浓厚的实际,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任务来抓,按照“放宽政策培育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国企改革搞活一批”的总体要求,千方百计推进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全民创业,今年以来先后在三个区建立创业服务中心,为发展民营经济搭建新平台。支持共青团实施新世纪青年创业计划,加大对青年创业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首批扶持31户青年创业者,当年上交税金131万元,有5户企业年产值超过300万元,安排561人就业。加大对重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批民营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形成了由简单贸易型向多领域拓展的新局面,在第三产业中形成了梦都、塞纳河畔、翠林等品牌企业。在去年新增民营企业1000户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民营企业750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335户,纳税额1.45亿元,利税超过100万元的民营企业达50多家。目前,全市民营企业总数达4028户,从业人员4.92万人;个体工商户3.2户,从业人员5.4万人。
七是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责任制,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发关于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岗位援助、小额贷款等所有扶持政策的具体操作办法共14个配套文件。加强街道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强化就业指导培训,全市13个街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88个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站全部成立。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139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同时,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全市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1%、96%和94%,8.1万名企业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93%的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城市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基本达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助、特困有保的社会保障要求。
八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精文明建设。在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毫不松懈地抓好党的建设,推动精神文明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抓好重大战略问题的决策,2003年7月,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兴起学习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全力推动“两个率先”目标加速实现的决定》,积极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并与清华大学合作创建马鞍山市学习型城市示范工程。结合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今年初市委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为加强人才工作,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今年6月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确保城乡居民收入这个“两个率先”核心指标的实现,将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今年7月召开的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又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决定》,以发展和创业为重点,从多方面强化增收举措,实现增收目标。二是着力改进工作作风。近年来,我们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多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特别是2002年开展的以“敞开东大门,实现大开放”为主题的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典型事例曝光,引导全市上下反思差距,进一步统一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形成了抓开放、促发展的强大合力�;拐缙酪榛疃�,把作风评议活动,把作风评议与人大、政协和纪检监察的监督结合起来,创新评议的主体、范围、方式及评议结果运用,有效地促进了发展环境的改善。三是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近三年来,我们在全市推行目标管理考核,按照“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分解年度目标,落实到所有党政群机关。在确定考核目标时,既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又注重全面协调发展,确定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建工作目标。加大督查和考核奖惩力度,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完成目标任务好的单位给予奖励,并拉开分配档次;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等。所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四是积极开展各种层次的文明创建活动。2002年8月,我们全面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活动,力争在明年初一次性通过国家环境总局验收。今年以来,我们又先后启动了创建学习型城市、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和创建全国双拥规范城等活动。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新世纪,新阶段,马鞍山将在市场经济舞台上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目前,马鞍山全市上下正认真贯彻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关于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全力推动‘两个率先’目标加速实现的决定”。认真贯彻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决定”,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决心到2012年,实现GDP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GDP达5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00元,提前8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18年,实现GDP比2012年再翻一番,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马鞍山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的城市。
崛起中的现代化能源城——中国淮南
在中国的中部蜿蜒流淌着一条著名的河流——淮河,在淮河的岸边正在崛起着一座现代化的能源城市——淮南�;茨�,是中国大型煤电能源基地之一,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全市总面积2600平方公里,人口230万。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权;1985年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茨�,这座蕴藏着巨大能源的城市,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凸现出来,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视察淮南,为淮南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古与今的文化,塑造出大文明的淮南灿烂的文化,厚重的文明,是历史留给淮南的珍贵遗产。郁郁葱葱的八公山珍藏着生命起源、人类发展的许多轨迹。多年前在八公山发现的古代寒武系须腕类、环节类古生物化石,其生命形态在7亿年以前,这个发现把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关于生命起源不足6亿年的提法向前推进了1亿多年!后来又在八公山发现了距今300万年历史的亚洲最早的类人猿牙齿化石。由此,淮南被誉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在淮南地区生息、繁衍,“淮夷”人在此形成部落。春秋战国时期已是蔡楚文化的繁荣之地。2100多年前,汉淮南王刘安曾在八公山招贤纳士,著书立说,编纂了包容万象的千古名著——《淮南子》,这部著作第一次完整地记述了二十四节气;刘安还在求仙炼丹的过程中发明了豆腐,为世人留下了传统美食�;茨暇衬谟小胺缟奏�、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古战��;有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黄歇、赵国大将廉颇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古墓群;有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さノ坏墓攀僦菀ひ胖�;有我国最早的佛教殿宇之一、又是最早的道观之一的茅仙古洞。美丽的城市,繁荣的景象,是淮南展示在时代面前的雄姿美景。处在承东启西、南北通衢重要位置的淮南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沿海通向中西部的通道走廊。阜淮铁路通过津浦线、淮南线、商阜线与京沪、京广、陇海、京九四大铁路动脉相贯通。公路运输四通八达,206国道横贯全市�;茨暇嗌虾�、南京、芜湖、合肥分别为5个小时、3个小时、2个小时、1个小时行程�;春铀�,通江达海,四季航行。随着京福高速公路淮南段的建成开通和合(肥)、淮(南)、阜(阳)高速公路的建设,淮南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将更加快速便捷�;茨铣鞘行忝�,文化繁荣�;茨匣春哟笄�、凤台淮河大桥联通淮河两岸,城市道路纵横交织、宽阔通畅;商业网点星罗棋布,住宅小区鳞次栉比;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能力强大,城市功能完备�;茨嫌邪不绽砉ご笱�、淮南师范学院、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大学,有信息产业部第8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附近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著名高等学院。被誉为“东方芭蕾”的花鼓灯翩翩起舞于世界各地的舞台,欢快鹊跃的少儿歌舞艺术享誉全国。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和4A级风景旅游区三顶桂冠于一身的八公山,林木苍翠、景色怡人,是人们休闲、旅游的胜地。肥沃的土地,宜人的气候,纵横的河流,密布的湖泊,构成了淮南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各具规模的粮食生产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和蔬菜副食品基地,为致富农村、服务城市提供了保障。经过新中国50多年建设和发展的淮南工业,实力雄厚,已经形成了以能源工业为主体,拥有化工、医药、纺织、机械、电子、建材、冶金、食品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火与电的炽热,锤炼出大气势的淮南富饶的资源,丰厚的矿产,是大地馈赠给淮南的宝贵财富。境内有煤炭、煤层气、石灰岩、白云岩、高岭土、陶粒页岩、钾长石、磷灰石等多种矿产,煤炭远景储量444亿吨,探明储量153亿吨,占华东地区的32%�;茨厦禾烤哂械土�、低磷、高挥发份、高发热量、富油等特点,是理想的动力煤和煤化工原料,是华东的工业粮仓和动力之乡。进入新的世纪,一场以全国亿吨煤基地、华东火电基地和煤化工基地“三大基地”为重点的经济建设热潮正在淮南大地蓬勃兴起。目前,全市拥有大型矿井12对,原煤生产能力4000万吨。随着张集矿北区、顾桥、刘庄、丁集等一批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的建设,到2007年淮南煤炭生产能力将达1亿吨,到2020年,将建成年产1.5亿吨的全国煤炭基地。田家庵发电厂、洛河发电厂、平圩发电厂三大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已达到319万千瓦,2003年全市发电量达206.7亿千瓦时。随着平电二期、洛电三期、田电二期、矿业集团坑口电厂等一批大电厂的开工建设,到2010年全市总装机规模将超过1000万千瓦,到2020年将建成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的火电基地。以全国化工百强企业之一的安徽淮化集团为龙头,形成了由基本原料、农用化工、医药化工、日用化工、橡胶等行业组成的化学工业体系。到2010年全市将形成100万吨化工产品和100万吨合成油生产能力。到2020年将建成年产200万吨化工产品和300万吨合成油的煤化工基地。在“能源淮南”建设突飞猛进之时,“生态淮南”美景的描绘也比翼齐飞�!俺俏倘�,绿为水润,水为人利,人为自然”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逐步变为现实。一座座造型别致的高层建筑,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公园,一处处风景秀丽的街心花园,一条条整齐排列的绿化林带,正在把淮南妆扮成一座“彩带串明珠”的绿色山水园林城市,美丽富饶的淮南将把自己的光辉辐射华东、映照全国!
诚与信的理念,打造出大开放的淮南优良的环境,投资的热土,是淮南受到外商青睐的魅力所在�;茨鲜邪汛罂抛魑蠓⒄沟闹髡铰�。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大开放主战略的决定》、《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淮南·韩国工业园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市委、市政府向所有外来投资者郑重承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路绿灯�!薄爸灰钅慷ㄏ吕�,一切手续我们办”已成为全市上下招商引资的服务原则。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优越的区位,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使淮南备受海内外企业家的青睐,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德国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纷至沓来。韩国客商安徽信昊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铉昊先生,热心帮助淮南招商引资,并积极在淮南投资兴业,受到淮南人民的赞誉,被授予“淮南市荣誉市民”光荣称号。致力于中韩企业间联系交流的亚洲纺织协会韩国分会副会长朴景鲁被聘请为淮南市政府经济顾问。每年9月15日,大型国际性商旅文化节庆——中国豆腐文化节在豆腐故乡淮南隆重举行�;春又�、八公山下,客商云集,高朋满座,品尝豆腐,观赏风光,洽谈投资,共谋发展。中国豆腐文化节已经成为淮南向世人展示形象、吸引关注目光的重要平台,成为连接全国、全世界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茨鲜凶帕Υ蛟斓亩酝饪糯翱�——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全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6平方公里�?⑶∩枋┡涮淄晟�,拥有热电站、变电站、污水处理厂、邮电分局,实现了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通讯和有线电视等“八通一平”。水、电、气管网及通讯线路已全部接至企业外围;开发区电信分局拥有电话总装机容量3万门;供电线路长达18公里,供电能力可达2.3万千瓦;天然气主管道穿区而过;蒸汽供应能力为每小时100吨,压力0.8—1.0兆帕。安徽淮南•韩国工业园,是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正在建设的最大的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一期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2003年7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成为全省第一家外商直接投资建设的省级工业园区。目前,已有韩国独资安徽信昊纺织有限公司、东信织物有限公司、东方麻纺有限公司、宝罗印染有限公司、爱博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兆仁机械有限公司及中韩合资安徽普罗斯胶业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进入韩国工业园。由韩国信友株式会社独资兴建的安徽信昊纺织有限公司,总投资2600万美元,占地面积100亩,已形成年产2.2万锭精毛纺纱,销售收入2000万美元的生产能力。由韩国民进株式会社独资兴建的东信织物有限公司,总投资1200万美元,已形成年产1000万米高档织物,销售收入1800万美元的生产能力;东方麻纺有限公司,总投资750万美元,已形成年产500万米高档麻纺织物,销售收入700万美元的生产能力。另外还有韩国新光机械株式会社、东洋精密化学株式会社、和南纺织实业株式会社、世京纤维株式会社等16个签约项目也即将入园。随着韩资企业纷纷加入园区,韩国工业园将迅速建成规划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以纺织工业为主、兼有电子、机械、精细化工以及高科技产业的现代化工业园区�?⑶谏枇⒌纳镆揭┕ひ翟�,已有韩国绿十字公司、香港碧领公司、国内江中制药、东盛制药和丰原集团相继落户其中,是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园区主导产业为生物制品、化学原料药、化学合成药和医药中间体、现代中药等。以中国知名民营企业万向集团为主体投资兴建的淮南万向工业园,园区规划面积0.4平方公里,总投资规模10亿元。园区主导产业为轴承和汽车零配件等。由安徽省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益益乳业集团投资兴建的淮南益益乳业科技园,规划面积0.3平方公里,总投资2亿元。园区主导产业为乳制品研发与生产。
开放的淮南欢迎您凤凰择梧桐,投资选热土�;茨险饪橥恋卦诩盖甑睦分芯褪侨巳讼蛲娜韧�,王孙贵族、文人墨客以争睹、吟咏淮南美景为人生一大快事。唐代“诗仙”李白在淮南畅游后留连忘返地歌咏道:“复做淮南客,因逢桂树留�!闭獠唤鍪谴笫说募で橛教�,也代表了所有到过淮南的有识之士的愿望。今天,日益崛起的现代化能源城淮南,更以它特有的雄姿美景、丰厚资源和信用为本、操守为重的气节,向世界敞开了胸怀,真诚地期待和欢迎中外客商到淮南来,做淮南客,览淮南景,兴淮南业。崭新的21世纪,230万淮南儿女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上,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以艰苦创业的精神,打造能量巨大的淮南;以开明开放的姿态,营造充满生机的淮南;以文明诚信的风范,塑造魅力四射的淮南,共同铸造淮南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