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奥运会曲终人散,人们把下届奥运的目光转到北京,近期内地社会各界要求北京奥运“瘦身”的呼声日益高涨,此议看似纯属体育范畴,实则涉及政治、经济多个方面,搞好了不失为中国发展的难得契机。
事涉经济,这点容易理解。中国目下当务之急是经济软着陆,其中关键一环又在抑制房地产过热。北京奥运工程某种程度等同房地产项目,“瘦身”即抑制过热,与经济软着陆这一大目标殊途同归。
从政治层面看,奥运“瘦身”是一次全局性的“自我纠正”,这在过去是较少见的,值得进一步探究。
奥运“瘦身”的源起可溯至媒体呼吁、院士上书,以至总理发话,最终形成北京奥组委要执行上命,不得不进行局部自我否定,这一模式,在中国现在政治体制框架下颇有新意。如果再进一步,要求北京奥组委为“瘦身”实行定期公示制度──向全社会公示“瘦身”步骤及采取的措施内容,定期公示措施执行情况,则可与不久前开始的审计公示合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双璧。
北京奥运之所以身广体胖,病因其来有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达成奥运商业化,主办奥运由“赔本买卖”一跃而为“赚钱营生”,各国见猎心喜,蜂拥竞逐奥运主办权,国际奥委会便以哪国肯花大钱作为主办国选择标准,这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中国恰恰在此时出手申办奥运,其开列的价码自然不菲。另一误区则是国内有关人士一直以办“最好的奥运”为诉求,北京奥运仅场馆便要16至20亿美元(84年奥运全部费用仅5亿美元),脱离中国作为历来奥运主办国之“最贫国”这一国情实际。
由“身胖”而“瘦身”,难点在于自我否定。当初开出北京奥运筹办费用“天价”的,与现在奉命进行削价的,是同一拨人。
从已有行动看,似还可加大力度(不止停建场馆的某一部分),而18个新建场馆停建几座,办公费的数亿美元、开闭幕式演出的1亿美元等如何削减,以至最终主办奥运总费用,皆宜公告天下。而“瘦身”要动真格的,似乎要进一步拿出实质行动,砍掉一个项目比在10个项目上敲敲打打更显决心。
不过,毕竟中国已在奥运工程这个成百上千亿元的项目上显示了自我变革的气势,这本身已是巨大进步。(香港明报9月16日文章;作者:欧阳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