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9日电 来自新民晚报的消息说,国内首家古代内衣博物馆有望落户上海。
该博物馆的主要筹办人之一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潘健华教授。他沉迷于古代女子内衣研究,并已积累了大量文献与形象资料,一部25万字的的国内首部古代内衣研究专著即将于今年8月付梓。
潘教授介绍说,古代内衣“奥秘无穷":“亵衣”、“心衣”、“宝袜”、“抹胸”、“主腰”、“肚兜”,内衣的名称不下几十种;从长方形、菱形、三角形、半圆形到优雅的倒花蕾形、吉祥的“如意”形,古代内衣的款式之多也远不是现代文胸可敌。
据悉,古代女子在内衣上翻尽花样,与外服的式样受到等级制约不无关系。
“前圆后方,前短后长,这是为了应和天地人合一的传统理念;过腰、胸、肩等分别系带,是为了在流动中达到不同的‘塑身修形’效果。袋口的拼接处,必须绣上小幅图案来遮住线的结点,保持画面完整,这便是所谓‘出境生情’”,潘教授说。
华夏女子内衣汇聚了绣、缝、贴、补、缀、盘、滚等几十种工艺,用以表达不同的主题。而有些工艺,今天已经难觅踪影。
在潘教授眼里,古代内衣不仅蕴藏着昔日情怀,更可瞥见时尚的端倪。
他举例说,一件民国年间的内衣,正面“好鸟枝头”四个大字在替主人寻觅着好归宿,背面则绣着手写体的“Good night(晚安)”字样,英文字上下倒了个儿,表达了西风东渐时人们的兴奋和陌生。桃红和墨绿的对比搭配、由浅入深的渐变色彩、不等距的纽扣位置、疏密有致的流苏,无一不是今年春夏女装的亮点;而放入麝香片和桂皮的小插袋正是如今“保健内衣”的雏形。(记者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