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记者从江门市档案局获悉,广东省侨批(银信)欲申报世界记忆工程,而江门市侨批(银信)作为广东侨批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3万多件,在广东省申报世界记忆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广东侨批”含三地,13万多件
今年6月,江门向广东省档案局提出“五邑银信”申请国家档案遗产并进而申报世界记忆工程的报告。省档案局为了整合区域的民间档案资源,确保广东省侨批(银信)申报世界记忆工程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了广东侨批整体申报的建议。此事经请示国家档案局并得到首肯后,省“广东侨批(银信)申报世界记忆工程”开始启动,江门3万多件银信成为广东侨批申报世界记忆工程的主力。
侨批(银信)分布于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一带,是近现代史上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最初的侨批诞生于南洋,时间大约在清朝乾隆年间。广东侨批(银信)有潮汕侨批、五邑银信、客家侨批,叫法不同,但内容一样。经过协商,三地统一名称为“广东侨批”,并由省档案局申报国家档案遗产,继而申报世界记忆工程。据了解,广东省目前保存有侨批13万多件。
“水客”箩筐送银信,实物尚存
记者本月20日在江门市华侨博物馆的展厅里,见到展馆里陈列着的一对箩筐。这是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陈社兆于2005年捐献的华侨银信见证物,是目前五邑地区仅存的传送银信用的专用箩筐。陈社兆对记者说,当年江门五邑华侨在澳大利亚开农场种植蔬菜,赚了钱通过当地商号寄回乡。那时澳大利亚采取外汇统制的政策,钱币不许外流,陈社兆的先祖陈立攀所在的公司就巧妙地想出了以款办货的方法。收到华侨的委托款后,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买货物,运至香港后卖掉,兑换成钱币后再带回内地。这对箩筐便是当时运送银信的实物。珠三角地区由于当时陆路不便,派送银信的人一般走水路,故叫“水客”,“水客”一般用扁担挑着这种箩筐乘船走水路,上岸后再逐一送至银信指定的人家。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