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西方的圣诞节,华人世界里,即将迎来农历的除夕和春节。在全球华人的传统文化中,甚至包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朝鲜、韩国、越南、老挝等国家,都有过春节的习俗。在大陆,春晚,作为年夜盛宴的一道“精神佐餐”,弹指一挥间,已连办了23届。作为一档电视节目,被培育成一个“春节新民俗”之后,其受关注度、影响力也达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高度。
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春晚已经成为春节一个必不可少的文化符号,过年少了春晚就不像过年,除夕夜看春晚,已成一种习惯。不知1983年央视办第一届春晚时是否就有这样的初衷?然而近些年,春晚在国人甚至是海外华人的关注下,在大量媒体的普遍关切中,争议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宏大,灯光舞台越来越豪华,然而形式内容却越来越不能让观众满意。我们不禁要问:春晚究竟怎么了?
细想一下,整个华夏大地56个民族,地域之广袤,文化之多样,想要办好这样的文化大餐,是相当不容易的。尽管近几年出现了地方台主持人来央视助兴,地方台协办分会场,收效也不错,但我认为背后的力量因素还远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结果舞台上出现的地方主持人只会带来单薄的热闹。其次,春晚对于许多艺人来说,绝对是增加人气的好机会,最好是老面孔能超越自我,新面孔能脱颖而出。
对此,我认为春晚的改革,应该成为中国文化振兴行动中的一部分。今年央视将在悉尼举办海外春晚,这是春晚向海外市场迈出的可喜一步。从民间来看,赵本山大叔要在北美举行东北二人转巡回演出着实让人振奋。
让春晚变革为全球华人的文化盛宴的初步构想,可以为推动中华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让春晚的内涵极大的丰富化。希望华人传统文化能够在春晚的推动下揭开新的发展篇章。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