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5日电 北京奥运前夕,英国媒体纷纷播出与中国或中国人有关的节目,其中也有不少是从关注中华文化在英国状况的角度去拍摄的纪录片、纪实片。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不久前,英国四大城市专门举办了展示华人在英国经历的露天活动——“丝光锦屏”(Silk Screen),放映一系列纪录片,讲述数十名英国各地华人、华裔、或与中国有缘英国人的故事。
其中,有一部片子是关于英格兰西北曼彻斯特市华夏中文学校的校长腾学女士讲述的在英国开办中文学校的故事。
中文学校
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几乎都有由热心人自发创办的华文学校,旨在为第一代、二代,甚至第三代华人子女提供课余学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地方。
近年来,虽然世界很多国家都掀起了学中文的热潮,但是在西方国家这种社区自发开办的、针对华人社区的中文学校经营维持都仍然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务。
多数学校长期面对的是资金短缺、生源不稳定、合适当地学生情况的好教材难以保证等难题。
腾学校长介绍说,曼城的华夏学校也不例外,从创办至今12年来,作为一个普通话教育的中文学校,路程是蛮艰辛的。
据了解,曼城华夏中文学校最初只不过是一些大陆留学来的家长凑在一起为几个孩子解决课余中文学习需要而已,根本算不上是学校。
如今,学校已经有两百多名学生,而且下个学期可能还要增加班级。
校方表示,这其中有从中国大陆到英国留学、移民的人数增多这一原因,也有一些当地说广东话的华侨子女开始愿意学习一些普通话的原因。
教学难题
有华人、华侨的子女,也有大陆留学、移民人士的子女,不同家庭背景和不同中文底子,为类似于华夏中文学校这样的社区中文学校提出了教学难题。
腾学校长表示,在英国办中文学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就代表着不同的挑战。
年纪小的学生受父母“逼迫”,周末牺牲游戏休息时间前来上学,自己心里不一定情愿。
而年岁大一点的学生,特别是很多在中国已经读到中学的学生,由于英语水平不好,一时难以融入本地同龄人的圈子,把中文学校当作了找回一些心理平衡和自我安慰的地方。
另外据介绍,在海外办中文学校,如何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帮助只是困难的一方面。
腾学校长说,对主要依靠华人志愿者参与经营的中文学校来说,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找到经费来源和高质量的教材。
财源与教材
据悉,英国各地的中文学校除了能够从当地市区政府得到非常有限的资助外,一切运作都要靠家长缴纳的一点点学费和志愿人员的义务劳动来支撑。
腾学校长不无抱怨地表示,中国政府这些年在海外推广中文教学的钱花了很多,但是却好像不大愿意理睬他们这些为华人社区普及中文教育的单位。
腾校长最希望看到的是,中国方面在面向海外的中文教材上能够多下一点功夫。
她认为,眼下的大陆中文教材,要不然就是太多关注“弘扬文化”,缺失关注趣味性和可读性,要不就是在拼音与文字的关系处理上有问题。
腾校长指出,对于生活在拼音文字环境中的孩子们来说,读拼音很容易,而认字很难。如果教材上有拼音,那么就等于帮助学生们偷懒,对学习中文其实是“有百害无一利”。
而要让资金本来就不多、主要依靠志愿人士提供服务的华文学校去寻找人力、物力编纂自己的中文教材,那似乎真的是谈何容易。(皓宇)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