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5日 20: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海南省博物馆两方唐伊斯兰教徒珊瑚石墓碑近期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这两方珊瑚石墓碑来自海南陵水、三亚沿海一带的伊斯兰古墓葬群。
海南岛为何会出现伊斯兰古墓葬群?背后蕴含了什么中外文明交流往事?海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贾宾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此作出解答。
【同期】海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贾宾
这两方珊瑚石碑之所以能入选(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其实跟自身特点是有关的。这两方石碑它们发现于海南(岛)东(南)部沿海的沙滩上,它们是古代来海南的伊斯兰(教徒)先民在这里长眠以后留下的。我们可以仔细看一下这两方石碑,注意一下上面的纹饰的装饰,是非常具有阿拉伯典型特点的。首先这些石碑的碑首上面呈“山”字(形),或者是“圭”字(形)。它上面的纹饰,通常的装饰有神鸟纹、太阳纹、花卉纹,这些都是典型的阿拉伯装饰风格,从这两方石碑来看,这些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准。上面的文字通常是阿拉伯文或波斯文,记载的内容是死者的姓名和年月,有些还记载了《古兰经》的一些内容。这两方石碑是古代阿拉伯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遥远的阿拉伯半岛和东非地区来到我们的海南岛,对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条商贸之路、文明交流之路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解说】据贾宾介绍,1983年12月,广东省政协和广东省民族研究学会组成联合调查组,首先揭开海南岛三亚和陵水沿海沙滩上伊斯兰古墓葬群的秘密,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此后,海南当地各级文博单位对海南岛南部沿海地区的古墓群(点)进行认真勘察和清理,共确认有6处古墓葬群。目前保存最好的是三亚的藤桥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さノ?,现存可见的墓碑有27方。
【同期】海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贾宾
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藤桥古墓群,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双墓碑埋葬。这个墓葬群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埋葬是非常有特点的,除了刚才给大家介绍到的双墓碑现象,它们第一是呈一字形排列,所谓的一字形排列,是指这些墓碑排列很有规律、比较整齐划一。它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埋葬于主要这种海边的沙地上。这些墓葬经过发掘,它们是由长边3块珊瑚石板,短边由1块珊瑚石板拼接而成,上面没有盖板,下面不铺底。这个墓群跟我国沿海地区,如泉州、广州这些地方发现的伊斯兰墓群相比较,最主要的不同点,第一就是它们的材质不同,我们这里是珊瑚石材质,那里主要是花岗岩、油页岩;第二就是双墓碑现象,只有在海南才有发现。从这个双墓碑现象,我们经过和阿拉伯半岛、东非地区发现的伊斯兰墓葬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推断出,我们这里的伊斯兰墓具有明显的早期性,年代可以推断到唐代的中晚期。
【解说】据嘉宾介绍,海南伊斯兰古墓葬群的发现,表明了海南岛已是当时波斯和阿拉伯商人寄泊、定居及活动场所。它为研究中外经贸活动、文化交流以及海南伊斯兰教的传播、海南南方沿海地区回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伊斯兰古墓葬群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提供了佐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一千多年来,这些散落在海南岛的伊斯兰教徒墓碑历经了海上贸易的繁盛,见证了中外交流的盛况,成为海南在南海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永久标志。
【同期】海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贾宾
这些珊瑚石墓碑、珊瑚石墓的主人,他们主要是来自于阿拉伯半岛和东非地区,他们是随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通过这条商道来到了遥远的东方,在这里登陆、居住、生活,在这里繁衍、定居。他们留下的这些墓葬和墓碑,就成为一个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一个见证。
记者 李宇凡 符宇群 海南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罗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