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号称北京“中央商务区”(CBD)的东三环街头,几名建筑工人经过一个报刊厅,报刊厅上硕大的外国性感照片格外醒目。附近的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工程(由荷兰设计师设计)正在加紧施工,两座巨大的“斜塔”即将在空中“握手”。北京中央商务区(CBD)充满了现代气息和城市化特征,而本土和传统文化在这里踪迹难寻。 中新社发 张炜 摄
|
在号称北京“中央商务区”(CBD)的东三环街头,几名建筑工人经过一个报刊厅,报刊厅上硕大的外国性感照片格外醒目。附近的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工程(由荷兰设计师设计)正在加紧施工,两座巨大的“斜塔”即将在空中“握手”。北京中央商务区(CBD)充满了现代气息和城市化特征,而本土和传统文化在这里踪迹难寻。 中新社发 张炜 摄
|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1979年3月的一个晚上,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在北京首都体育馆的18000名观众面前,演奏起中国脍炙人口的名曲《二泉映月》。美国乐团,日本指挥,中国观众,一座中国与世界之间交流的桥梁已经架起。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走向开放,走向世界的30年。30年过去,我们回望历史,这座桥梁上,走过太多人的身影——中国的、外国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我们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外国面孔——老布什、小泽征尔、托夫勒、皮尔·卡丹……记录下他们和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接触、碰撞、交流的过去。他们在把世界带给中国的同时,也帮助中国走向了世界。
一个月前,我们以《改变中国的36天》为题,详细回溯了导致中国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的内生源动力。本期,我们把目光对准“开放”。
今天,我们可以实时关注美国总统选举的最新进展;3个月前,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点燃的奥运火炬被实况转播给全世界数以十亿计的观众。而30年前,大多数中国人民是在十年之后得知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的消息。只有亲身经历这30年的人,才能体会“开放”这种变革的艰难和伟大。
阅读导航: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