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近日在贵阳召开瓮安“6·28”事件阶段性处置情况汇报会上说,这次事件,表面的、直接的导火索是女中学生的死因争议,但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屡有发生,而在处置这些矛盾纠纷和群体事件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随意动用警力。(7月4日新华网)
在这段新闻中,石宗源强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起事件看似偶然,实属必然,是迟早都会发生的。笔者以为,如何理解这段省委书记痛彻心扉的表白,是避免今后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关键所在。而石书记所列举的各种造成干群矛盾激化的原因,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政府职能偏重于经济建设,公共服务职能严重缺失所造成的。
回过头来反思,近年来各地干群矛盾比较尖锐的地方,往往都与开发区建设、城镇改造、建筑拆迁等有一定的联系。而近年来中央宏观调控,三令五申亦难以完全遏止的各地的盲目投资行为,都和地方政府角色的错位有密切的关系。政府的自身定位问题不解决,光抓干部的工作方法和态度,只能锯箭疗伤,难以治本。
从现实分析,抛开某些官员乐于与开发商、建筑商打成一片,牟取个人私利不谈,从理解基层干部的角度出发,我们亦应该看到,很多基层干部也确实有些自己被逼无奈的难言之隐。很多经济建设任务,如某路某桥某开发区的完工,经常都是有着硬性指标的。也就是说,相当多的情况下,基层干部面临着上层考核的沉重压力。近日,某省会城市的一位朋友告诉我,该市正在进行所谓“三年大变样”的城市改造,很多临街建筑都面临拆迁,群众意见很大。但市领导很坚决—哪个区的领导有意见,一律就地免职。而在改造建设中,干部们不能不依赖于开发商、建筑商、投资商,这种工作性质和内容必然造成干部与群众的疏远与对立。而一些涉及利益的问题,由于政府本身立场的不中立,往往很难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从报道的情况看,瓮安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压力可能会更大些。对于一个地区摆脱贫困的努力,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和支持,但需要指出的是,瓮安县委书记是一个外来干部。对他而言,外有与兄弟县市比较而产生的政绩压力,内无对瓮安县百姓土生土长的那种乡土感情,遇到各种难题很容易就动用警力强压,最终酿成祸端。
需要警惕的是,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但由于无规可循,缺乏公正,造就了一些官商阶层的暴富和失地农民的贫困。社会矛盾越积越多,一旦遇到合适的爆发点,就往往可能被人利用,酿成大患。此时,政府如何来一个漂亮的转身,更好地转变职能,已经是一个考验各级政府官员智慧的必答题。(中国青年报 王淼)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