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最高人民法院发言人倪寿明(以下简称倪)接受本报专访,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的亮点并回答相关问题。
死刑复核
死刑不核准案件达15%
【报告摘要】(死刑复核工作)一年来总体进展顺利,衔接过渡平稳有序,案件审判运行正常
新京报:死刑复核的工作进展如何,核准率怎样?
倪:根据我们统计,2007年因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量刑不当、程序违法等原因不核准的案件,占案件总数的15%左右。最高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也促进了一二审质量的提高。
新京报:对于不核准的案件,最高院是否有要求省级高院反思?
倪:最高院并没有硬性的要求。但是我们知道每改判一个,省级法院都会认真反思研究。这也会影响相关法官的绩效考核。最高院已建立全国法院审判质量评估体系,省高院都非常重视。
新京报:死刑案目前的审理难点是什么?
倪:主要还是证据问题。现在的标准就是“疑者不杀,杀者不疑”,只要是解决不了证据问题的案件,都可能影响到定性和量刑。
新京报:这几年舆论对于法院选择的死刑执行方式一直有争论,是不是真的存在“高官富商可注射,普通人只能枪决”的现象?
倪:这是绝对不存在的。是采用注射还是枪决是由各地具体条件来定。注射的药物是这几年才研究出来的,所有药物也都是最高院直接发下去的,所以根本不存在和当事人经济条件相关的问题。但是死刑执行方式更为人道肯定是方向。
法官遴选 “检法交流”有望成制度
【报告摘要】要完善法官遴选,促进上下级法院合理流动
新京报:我们注意到,最高院在本轮换届中非常注意省级法院院长的异地交流,对此怎样理解?
倪:这次当选的31名高院院长中,有21人属于不同性质的交流任职。其中异地交流任职最为突出,天津、上海等14个高院院长都是异地任职,比例超过45%,大大超过以往换届的比例。这在人民法院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新京报:检法交流的趋势也很明显,是出于反腐的需要吗?
倪:首先是干部经历比较丰富,有利于提高工作能力和互相配合。政法系统几个部门关系很密切,也是互相制约的关系。多交流可以了解各自的职能和程序,对工作有利。另外,你说的这种考虑也是有的,毕竟一个同志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难免会形成固定的人事关系,尤其是处理案件的时候,超脱一些比较好。
新京报:这是否会固定为一种制度?
倪:如果效果很好,肯定会逐步形成一个制度。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