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十七大闭幕,有权威媒体及时总结出胡锦涛同志十七大报告中的“五个首次”———首次以“人均GDP”为指标,提出到2020年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表明了对经济持续发展的信心和让经济发展普惠于广大群众的决心;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报告,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丰富了和谐社会的内涵;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肯定了广大群众以多种途径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合法性;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首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助于遏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的提法,并提出建设“廉政文化”的目标,再次宣示了坚决打击腐败的决心和信心。(新华网10月21日)
其实在上述五个“首次”之外,还有若干“新提法”值得高度关注,如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表述,如能在未来人大代表选举中得到落实,则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代表性将会更加直接和广泛,不同群体的利益将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得到更好的体现;而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表述中,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列为我国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也预示着我国基层社会的未来发展,将有更大的空间和活力。
在党的建设方面,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和“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为实现党内民主,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探索思路。
此外,虽然坚持科学发展观已经深入人心并形成全党共识,但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中指出,要“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再次申明了科学发展观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指导意义。
同时,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则将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落实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使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图景。
总之,归纳十七大提出的各种“新提法”,可以提示我们从不同层面观察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宏观战略层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十七大都提出了明确、清晰的发展思路和路径。而在基层实践层面,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改进人大代表产生方式和比例,完善基层直接选举基础上的群众自治制度,促进基层社会在自主、自治基础上的发展、发育,形成并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经济领域,则以加大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和帮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双重手段,提高广大群众的收入,遏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以实现共同富裕的小康目标。同时,增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综合发展的和谐社会。
而上述所有“新提法”,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阶段,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提出的新的思路和做出的新的部署。在这样的思路和战略的指导之下,中国社会将找到一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张天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