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9日电 中国航天新闻网消息,中国探月网日前在北京召开了“国际探月态势研讨会”。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科学应用中心研究员、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刘建忠副总设计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焦维新教授,航天二院二部闻新研究员,《国际太空》杂志庞之浩副主编,《中国航天》杂志张会庭副主编等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董碧丹副主任、月球探测工程中心综合管理部耿言副部长等出席了会议。
报道称,今年初,英国、德国先后宣布独立探月计划,加入新一轮国际探月竞赛,一时间成各国关注热点。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十分关注这一动态,中国探月网对此进行了紧密跟踪,在收集资料和初步分析后,邀请月球探测及深空探测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召开了“国际探月态势研讨会”,重点针对英国、德国的探月计划,国际探月格局的发展以及对我国探月的启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
与会专家各抒己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进行了精辟地解读。刘建忠副总设计师分析了英德探月任务、科学目标(包括特点和创新性)与经费情况,及其与我国在相关方面的对比,并从政治、军事等因素分析了其探月的潜在目的;焦维新教授总结了英德在空间技术方面的几个优势,一旦英德探月开始实施,预测了其发展重点和速度;庞之浩副主编总结了当今国际探月态势的“四多”现象: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探月竞争,探月目的呈现多重性、手段多样化、合作方式多元化,并对欧空局内各国的侧重点和国际合作的利弊进行了对比。其他专家也分别从工程、技术、管理等角度对英德探月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报道披露,会议普遍认为:英德在有效载荷、小型探测器制造等空间技术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在经济上亦可承受。因此,在权衡了经济可承受性、自身技术能力和能源资源方面巨大的回报后,英德都争相发布了其探月计划(未进入工程实施阶段),以树立民族自信心和大国形象,争当欧空局内老大的地位。同时,英德加入探月行列,加剧了愈演愈烈的探月竞争格局,为中国探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