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6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6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在非洲所要扮演的角色,依然是第三世界利益的维护者,但不再是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并且在非洲事务中,它能够发挥美国等西方国家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摘录如下:
胡锦涛目前的非洲八国之行,是他担任中国国家主席近四年来的第三次。中国和非洲大陆之间的关系历来都很密切,但最高元首如此频繁地访问非洲,在过去还不多见。
在最近半个世纪里,中国始终把非洲作为外交战略的基点。但是,在不同的阶段,中非关系的内涵明显不同。60年代之后的中非关系,主要是由反帝反霸的共同需求所维系,直到90年代初还有这种特点。中国领导人过去访问非洲,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发出反对霸权主义的诉求,继而呼吁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与西方对抗的意图非常明显。这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环境有直接关系。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经济实力大增,成为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获益者。经济实力的提升,必然会导致国际政治地位得到加强。因此,中国最后也成了现有国际政治秩序的获益者,进而又成为其维护者。这种崭新的背景,使中非关系的内涵必然会随之更新。
当前的中非关系固然延续了过去的传统,但中国将之用来进行国际政治斗争的意图已经大大降低,有时候甚至隐而不见。毫无疑问,作为正在上升并受到西方压制的新强国,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能没有非洲国家的拥护和支持,但前提是不能把牺牲自己与西方的关系作为代价。
也就是说,中国在非洲所要扮演的角色,依然是第三世界利益的维护者,但不再是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在非洲大陆继续站稳脚跟,同时又要避免与西方国家发生对抗,这应该是当前中国对非洲外交的思考方向。
最近几年,中国对能源和其他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因此与非洲国家的能源合作比过去更加广泛和密切。西方国家大半是出于嫉妒,指责北京无视非洲某些国家的人权,庇护和支持当地的独裁政府。这些反应虽然是出于双重标准,但却是中国所无法回避的问题。
中国有权与任何一个非洲国家进行能源合作,但作为一个被不断受到猜疑和质疑的新强国,其一言一行都被置于放大镜之下。因此,无论是何种指责和怀疑,中国都有必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否则就容易授人以柄。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非洲的言行必须完全有别于过去西方列强的行径,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充满正气的大国。
由于中国在非洲的角色很特殊,所以在非洲事务中,它能够发挥美国等西方国家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例如在苏丹内乱问题上,美国虽然表面上不满中国与该国政府维持良好关系,但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是,华盛顿方面一直在寻求中国的帮助和合作。
在胡锦涛启程前往非洲之前,美国政府派遣高级官员前往北京,希望中国就达尔富尔问题进行政治调解和施压。而在胡锦涛此次访问中,中方确实给予了配合,发挥了自己的影响力。这就说明,中美在非洲事务中的角色虽然不同,处理的方式有差别,但这并不妨碍双方进行合作。
实际上,在更广泛的国际事务中,中美虽然因角色不同而出现分歧,但最后往往都达到了角色互补的效果。双方对朝核问题的不同处理手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