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 | 帕特里克·奈斯:中国道家生态思想与西方“永续农业”理念有何相似之处?
(东西问)帕特里克·奈斯:中国道家生态思想与西方“永续农业”理念有何相似之处?
中新社昆明10月9日电 题:帕特里克·奈斯:中国道家生态思想与西方“永续农业”理念有何相似之处?
作者 缪超 罗婕 谢滢
现年71岁的帕特里克·奈斯是比利时前驻华大使、终身荣誉大使、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联合发起人。
八年前,他告别外交事业,与妻子邓旻燕一起回到邓的故乡——一座铜矿枯竭的城市——中国昆明东川。
对中国道家文化颇有研究的帕特里克·奈斯,结合道家生态思想与西方“永续农业”理念,在东川一块荒地上建立农庄,历经七年“耕耘”,成功让这块荒地再次生机勃勃。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即将在中国昆明召开之际。中新社“东西问”栏目独家专访了帕特里克·奈斯。他认为,中国道家“自然之道”的生态思想与西方“永续农业”理念极其相似,能够为东西方生态环保合作提供基础。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东川开采铜矿的历史超过两千年。因为长期开采,东川曾“山河破碎”,自然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您为什么在东川探索实践西方的“永续农业”理念?
帕特里克·奈斯:“永续农业”的思想起源于澳大利亚生态学家Bill Mollison与David Holmgren,是为了回应快速扩张且高度破坏性的工业化农业,构思如何发展出更加稳固的农业系统。他们认为,工业化农业毒害了土地、水源,减损了生物多样性。他们观察各种植物自然聚集成为互助群落的现象,并据此发展出特殊的农业策略与社区规划方法,其要旨是把适当的元素组合在一起,使其相辅相成而永续存在。
东川因长期开采铜矿,生态曾遭受严重破坏,缺乏足够的植被调节气候,让这里成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我在东川选择了一片毫无生命力的荒地,希望能够在此创造出“永续农业”体系,以改变那些成长迅速、破坏性强的工业准则,引导人们运用包容、互惠的理念对待土地,相信结合自然要素可以让生产、生活变得更轻松。我在这片土地上,不翻耕、不施肥、不打药、不驱虫。因为翻耕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施肥更会污染环境。顺应自然,认真聆听每一个物种的声音,去生产生态、有机的农产品。
实践了七年后,2020年农庄发生了显著变化。未施过农药和化肥的玫瑰盛开、蔬菜成熟、果树结果,农田里发现手指长的蚯蚓,这些都是土壤改良的效果。
中新社记者:您认为“永续农业”在中国当前的阶段适用吗?
帕特里克·奈斯:中国道家“自然之道”的思想与“永续农业”的理念不谋而合,这为中国人理解和接受“永续农业”提供了基础。
“自然之道”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哲学思想,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生存之道,并育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不同的道在宇宙中自由生长演述其道,这些皆是自然之道。人类社会以外的环境是深不可测、充满活力的,自然的活力远远超过人的智力和理解力。这就引出了道家思想一个重要的理念“顺势而为”,就是人类要信任自然的指引,对自然时刻保持谦卑,应与自然的能量同行,而不是正面对抗。
我在东川看到,当地政府对东川目前的生态形势和问题有清醒认识,他们不仅有改善生态环境的强烈意愿,且付诸实际行动。他们也会认真听取我的建议。近年来,东川在?;ず突指瓷址矫孀隽诵矶嗯?,一些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他们制定了专门的植树计划,也在革新垃圾处理方式。
事实上,“永续农业”只是将中国的道家思想进行再阐述和实践。我非常希望中国农民能接受“永续农业”的理念,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受很多条件的限制,所以我尊重他们的选择。
中新社记者:您对中国道家文化颇有研究,道家的生态理念对当前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有何意义?
帕特里克·奈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道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蕴含了丰富的生态?;に枷?。
1978年至2011年,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更为关注经济增长数据。这很正常,因为世界上所有国家在发展早期阶段都不注重生态环保。到“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中国提升了对生态的重视程度。现阶段,经济增长对中国仍然很重要,但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并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ぷ匀坏纳拿骼砟?。尊重自然,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理念;顺应自然,是科学发展的决策原则;?;ぷ匀?,是科学发展的实践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中的“道生万物”“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观点恰好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ぷ匀幌嗥鹾?,对今天中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新社记者:欧洲如何看待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及发展情况?
帕特里克·奈斯: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宣布,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这对世界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欧洲可能尚未意识到中国的这一深刻变化。许多欧洲人认为中国发展仍然处在旧模式中,认为中国人对生态了解甚少,这一点非常令人遗憾。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管理这样一个国家难度巨大。而中国领导人正在引领这个国家从以GDP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模式转换到绿色发展模式。这并非易事,且需要时间,但中国正以实际行动在快速改变。我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非常有信心,事实证明中国的生态变化非常迅速。
中新社记者: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中国与欧洲有何不同之处?双方应该如何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帕特里克·奈斯:在欧洲,生态意识的改变是从民众开始,并已经改变了一些破坏生态的行为,停止浪费自然资源。但这远远不够,想要生态环境获得更大改善一定需由政府主导。在中国,生态意识的建立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者已经具有了生态意识,但很多民众生态意识不强,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是全民树立尊重自然、?;ぷ匀坏睦砟?。
中国有强有力的政府,能够迅速、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工作,这是中国的重要优势,政府正在引领基层与民众实践各种方式方法,以改善生态环境。尽管走过一些弯路,但值得肯定的是,他们正在认真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目前,欧洲与中国均对生态环境形势表示关切,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合作双方是平等的,欧洲与中国保持合作关系非常重要,这将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方案。
这也是我留在东川,将中国道家生态思想与西方“永续农业”理念相结合并付诸实践的原因。(完)
受访者简介:
帕特里克·奈斯,比利时前驻华大使、终身荣誉大使、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联合发起人。自1997年来到中国后,他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是一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2013年从比利时驻华大使位置上卸任后,选择继续留在中国,从事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