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某局长的儿子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学,从没听说他是土家族,公示栏上他却突然变成了土家族,真是笑话……”7月12日,湖北省门户网站——荆楚网东湖社区论坛上,一名网友发的帖子引起当地群众广泛关注。帖子称,湖北省招生信息网上的“享受政策性照顾加分投档录取考生公示名单”中,并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石首市,“许多人更改为少数民族”,造假考生的父母都是当地的“局长”、“部长”、“主任”,或是在当地“有权”部门工作。
该公示名单上列有湖北省今年可享受加10分投档的所有少数民族考生。7月中旬,随着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展开,这份名单引起的议论也越来越多。一些网友留言,质疑名单上有些“少数民族考生”经不起推敲,甚至表示“已经见怪不怪”。
7月22日,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荆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组成联合调查组,赶往石首市、监利县调查此事。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公示名单中监利县今年考生中有29人造假,石首市由汉族改成其他民族的就有25人之多。
街道社区、公安局、民族宗教事务局及省、县招生办五道关口为何卡不住民族更改造假?
招生办:我们的章不起作用
“每位少数民族考生的审批都要过5关!”7月28日,监利县招生办主任李东明向记者介绍了审批流程,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当年的二月通过网上下载优录表后,先由学校盖章,然后分别由考生辖地派出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盖章,最后送交县招生办和省招生办盖章!耙还5个章,层层审核把关”。
李东明介绍,根据湖北省招生办[2007]28号文件,少数民族考生的申报、审核由市县一级招生办统筹安排,考生材料由县市招生办初审,省招生办终审。
作为当地少数民族考生申报审核的组织者,李东明介绍,县招生办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整理、报送材料,5个章中最关键的是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公安部门,“我们的章不起作用,只是表格上要求盖”。
他出示的一份鄂招委[2008]1号文件显示,“加分投档考生的优录证明材料和有关原始证件须经有关部门审核盖章,并对其证件的真实性负责!
该文件还对这一条款予以专门解释:少数民族考生须经县(市、区)公安和民族事务管理部门审核盖章。
据此,李认为对真实性负责的应是公安部门和民宗局。李还介绍,在考生资料报往省招办审批时,还需提供考生及父母登记在一起的户口簿原件,而且考生名单还要层层公示,先在学校内公示,然后县招办在网上和教育局门前也要作公示。“公示从5月23日起至7月10日止。其间,3名造假家长自己要求进行了更正;公示期后,又有4名考生考分不够,提出申请改回了本民族!
李东明说,自己虽然是本地人,但平时没什么交际活动,对于此次参与造假的县部分机关领导的家庭情况并不熟悉。但自己的孩子在2006年高考就没办过民族更改,今年办公室两名工作人员的孩子参加高考,曾经找人想办,但被拒绝了。
对于五道关口层层防守仍然出现造假,李东明认为,公示有利于加强透明度,但还需在细节上有所加强。农村家庭上网的不多,很少有人会关注招生网站,对于考生家庭是否为少数民族,只有乡邻知根知底的能监督,目前公示牌在社区和乡下还没有。
“这类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笔资姓猩煲晃桓涸鹑烁嫠呒钦撸谌ツ甑纳蟛橹,他就发现一个“明明是汉族”的熟人和小孩双双摇身变成少数民族,当即将其“砍掉”。事后这位熟人还责怪他:前几个部门审查都通过了,你还卡什么?
民族宗教事务局:我们工作有失误
7月28日上午,记者辗转找到监利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该局办公室门口一张落款日期为2007年10月的告示称:“遵照省、市通知精神,停止办理少数民族身份确认手续!币晃蛔猿聘崭战璧骼吹墓ぷ魅嗽苯樯,这是因为当时来办民族变更手续的人很多,“很烦,就在门口贴了这张公告!
“当时给予办理主要是相信考生的户口簿不可能作假!奔嗬孛褡诰志殖づ砹樯芨镁稚笈鞒淌彼,很多考生在高考前变更民族成分,多是父母一方先由汉族改为少数民族。按规定,未满18岁的考生,只要父母一方是少数民族,就可同时变更为少数民族。
对于父母一方要求变更为少数民族的,彭柳说,民宗局也仅是履行审批手续。按照《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凡申请变更民族成分的,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居住地区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调查核实,报经县级以上民族工作部门审批后,方可到户籍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彭说,家长申请变更民族成分,由社区或乡镇政府或所在单位进行调查核实,民宗局主要是审批。
然而按照规定,父母变更民族成分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规定》标明:“年满20周岁不再更改民族成分。”
彭柳解释,在地方换发新户口本时,的确遇到过有民族填错的情况要求更改,不改就会扯皮。民宗局只能依据规定,只要乡镇或居委会开具了证明,他们就盖章。
彭柳承认,“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确存在审批不严谨。”
“至于他们到底是不是少数民族,调查核实的责任不在我们。”民宗局一位负责人称,民宗局的主要职能是审批,并不像外界认为的是认定部门!拔颐侵皇锹男幸桓龀绦颍ㄓ行┛忌页じ呖记氨涓褡宄煞,我们也只能是看证明材料,没有复核的义务!
石首市民宗局局长余刚说他是2007年才上任的。他反复强调:我们工作中是有失误,今后一定改正。
公安局:民宗局才是唯一认定部门
7月中旬,石首市公安局对照今年56名少数民族高考生名单进行了查询。由于该局网络系统只能查核2005年11月以后的变更,结果显示:自2005年11月份以来曾由汉族变更为少数民族的考生有20名。
公安局一位负责人强调,这20名考生的民族成分变更,在程序上并无不当,是严格依照公安机关办理户口登记项目变更的规定程序审批办理的。“由本人或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民族宗教事务局出具证明,并持有户口和身份证,填写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申请表,由派出所报局治安大队,经分管局长审批并办理!
该负责人同时强调,市民宗局是管理认定民族成分的唯一政府职能部门。公安机关必须在上述材料齐全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程序变更审批。
对于这样的解释,当地群众质疑:名单里有不少公安系统的考生家长,管户籍的会不清楚吗?况且公安局是可以调取2000年人口普查详细数据的,就不能查一查?
社区居委会:人情加权力冲破“第一关”
记者调查发现,更改民族成分虽流程复杂,手续繁多,但很多关键部门的审批仅仅是流于形式,而开具证明的最前端——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居住地区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恰恰是一个“人情化”的薄弱环节。
方某是今年石首市一名少数民族考生的家长,根据公示,她和儿子都是少数民族。而石首市公安机关提供的材料却表明,方和其子是在2006年作了民族成分变更的,其变更申请竟是居委会出具的一份证明。该证明称:兹有我绣林办事处槐树堤社区居委会方某、其子席某属于少数民族……并提出变更民族的申请。变更理由是登记填写疏忽大意。居委会盖了公章,市民宗局据此签字“情况属实”并加盖公章,此后这个变更申请一路顺利通过了层层审查。
石首市绣林办事处槐树堤居委会办公室张会计称,2006年7月25日,一名妇女曾找到她,请居委会开具一份证明,这名妇女还找来一位熟人,以证明她的身份。由于有熟人介绍,她便盖了公章。
颇有意味的是,作为国家规定重要审核一环的街道办却在此间缺位。7月29日,记者找到本次多名考生涉假的辖区所在地——石首市绣林街道办事处,主管统战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成本桂告诉记者,“我们根本没有接到过家长因更改民族要求审查盖章的,也从来没有过上级部门要求协助调查审核的情况!彼婧蟪杀竟鸹棺挪νň咛宀僮鞔死嗍孪畹陌焓麓ぷ魅嗽钡缁,亦被告知没有。
石首政协委员:三年前纠假提案至今未见答复
“在高考中,更改民族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7月28日,石首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协委员告诉记者:“如果当时重视我们的提案就不会是这个结果了。”
早在2005年元月,石首市6名政协委员联名写了一份《随意更改户口本上民族的情况》的提案。这份编号为“第10号”的提案中写道:近两年来,有许多汉族学生在高考时,为得到10分少数民族照顾,将户口本上汉族改为少数民族。仅2004年就有几百名汉族学生通过找关系将户口改为某少数民族,只要在派出所将户口改了,宗教局就签字盖章证明,就可以得到加分照顾。
这份提案呼吁,当地领导应加强户口管理,杜绝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然而,我们至今未见到反馈”。
对今年石首市出现的56名少数民族考生名单,石首市政协常委水红国介绍,他已通过一个由14人组成的某民族管理委员会首次查核发现有29个是假的,为慎重起见,又进行了仔细辨认,发现其中两人为电脑重名,一名张姓家长,本族年轻者都不认识,随后又专门请来当地长者查到其父辈,最终确认的确是本民族,“也就是说最少有25人以上作假”。
7月18日晚,水红国接到有关方面电话,说湖北省有关部门已责成石首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件事情,并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 ( 雷宇 甘丽华 龚义)
监利县政府:纪委调查组已展开调查
监利县副县长胥金普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县纪委调查组已成立并展开调查,考生家长属于党员干部的,将进行党纪政纪处分,并对造假涉及部门追究相关责任。
据了解,根据湖北省教育厅、省纠风办相关规定,“在公示期间,发现考生享受加分投档政策的身份与事实不符的,经核实后取消不符合加分投档政策考生的加分投档资格。公示期满后,再发现考生弄虚作假的,一律取消当年参加普通高校录取资格!
监利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袁呈彦表示,此次湖北省民宗委和荆州市的联合调查组在监利的调查已经结束,主要是核实考生更改民族成分情况,对于违规更改民族成分的考生,将建议教育部门取消其优录待遇;针对公示后查出的考生,目前了解到的处理意见是取消优录资格,但不会取消高考录取。
胥金普介绍,涉及造假的家长身份已经全部查明,其中没有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但的确有部分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县纪委调查组已经成立并展开调查,对于造假过程中涉及大宗金钱交易的,一经核实,严肃处理;考生家长属于党员干部的,将进行党纪政纪处分,并对造假涉及部门追究相关责任。
此外,监利县将对全县所有涉及民族更改的学生和家长进行全面调查,调取人事档案和老户口档案,实地核实情况要在高考之前从几个方面堵漏洞,今后这类问题将绝不会再出现。(记者雷宇)
“人情背后是特权”
为什么高考考生要在民族成分上造假,加分何以成为腐败通道?
“关键是造假者为造假失败付出的成本太低廉!”针对湖北高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这样评述。
在别敦荣看来,湖北高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是整个社会不良风气在高校招生中的反映,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
别敦荣教授分析,在我国,对这样的造假行为,司法的介入不够,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款予以约束和制裁,只有党纪政纪处分。这是很可笑的事情,高考成绩一分的差距有时候是上万人的争夺,很明显,造假成功的获益要比造假失败的代价大得多。
别教授认为,这种现象也反映了政府机构的集体不作为。别敦荣说,这一造假行为涉及招生办、社区管理部门、公安部门、政府民族事务管理部门和学校等,所有部门和单位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如果没有人揭发,根本不可能有人来追究其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责任。即使被查出,也是各个部门间互相踢皮球,责任认定分摊两难,这说明这样的审核制度至少在当前是无效的。
别敦荣认为,在这一事件中,了解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人是少数,而够能利用政策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从披露的情况来看,可能这次事件中像高考移民、海外移民、特长生那样涉及大宗金钱交易的不多,表面看来更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和面子作祟,但是,毫无疑问,平头百姓是没有这种面子的,只有有头有脸的人物才能在五道关节中“过关斩将”,这是建立在特权基础上的人情。
“高考生民族成分造假影响是恶劣的。”别敦荣说,这直接导致了高校招生录取的社会不公;同时,这也是对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一种亵渎,走到了制定政策初衷的反面,帮助了不该帮助的人。别敦荣担心,加分所滋生的腐败不仅损害了高考公平公正的原则,破坏了高考的权威性,甚至可能直接沦为权势群体的腐败通道。
别敦荣说,纵观事件全过程,充分暴露出社会的特权阶层和权力部门的公信力的严重缺失。各级政府部门、权力部门本身应当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每一个签字、每一个公章都应当反映社会公平正义,但是,在这一事件中,恰恰相反,每一道程序都被滥用了;而每个造假者都有着常人所不具有的社会地位,他们应当是社会的道德楷模,公信力的代表,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将权力用于为自身谋取私利。他们何以取信于民?
对于社会上将“民族成分造假”归咎于应试教育的弊端,认为类似事件是应试教育痼疾的观点,别敦荣并不认同。别敦荣说,腐败产生的根源还在于制度设计上出现了问题。正是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而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又形同虚设,再加上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才使得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被严重异化了,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而这些在任何教育形态里都可能产生。
别敦荣说,这样的事件也提醒我们,相关环节的漏洞很多,单纯依靠政府和追究制度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要完善相关制度,同时实行阳光招生,要让政策的执行在阳光下进行,让社会公众来参与监督。(记者 雷宇)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