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澳门一月二日电 题:“大三巴”的呼唤
中新社记者 黄鸿斌
创建于一五八0年的澳门“大三巴”牌坊,是天主之母教堂即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址,下连六十八级石阶,显得巍峨壮观。历经四百多年的岁月沧桑,澳门成为殖民地的那一段历史意味着屈辱。如今,澳门回归祖国七年,每年有上千万的世界各地游客瞻仰它,“大三巴”意味着骄傲。
欧洲知名旅行家D先生新年伊始作十五天的中国行,首站选在澳门。他说,因为四百多年前,澳门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桥头堡,虽然经过数个世纪的变迁,以及因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这里依然保持许多原貌,大量的历史建筑分布在旧城区各处,成为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
“大三巴”是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熙熙攘攘的“大三巴”下,人高马大的D先生驻足,环顾四方,眼光茫然在寻找着什么。他表示,澳门与南欧有同工异曲之妙,但缺少了动感和灵性。
在澳门圣地牙哥古堡酒店露天酒吧,D先生聊起了动感和灵性:来去匆匆的游客可曾想过“大三巴”需要什么?如果“大三巴”会说话,它可能会说,要青春活力和朝夕相处的伴侣;
在欧洲所有称的上国际大都市中的古老建筑物周围,成群结队的鸽子爲都市带来人与自然的和谐,成千上万的鸽子与古老建筑相依为命是忠实的伴侣,它的漫天飞舞爲古老的城市带来活力和动感,爲 大千世界勾绘岀道道美丽的风景。
这么美好的场景澳门何以不爲?原来有人担心当今横扫世界的“禽流感”;担心鸽子自然脱落的毛发和排泄的粪便污染环境。
于是,记者上网求是:“禽流感”危害人类,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有记录;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信鸽感染“禽流感”,尚未发现;至于脱落的毛发和排泄物,只要是鸟类都一样存在,就好比树木会落叶子,也看作落叶归根好吗?
虽然,《圣经·创世纪》中曾对鸽子有着造福人类的美好描写。其实,中国人热爱和平,善待鸽子早在唐朝就有文字记载。世界上最早研究鸽子的专着《鸽经》出自明朝万历末年张万钟之手;世界上最早描写鸽子的小说是清朝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鸽异”。
可以预期,“大三巴”脚下和天空,如果有了一对对、一群群生机勃勃的小精灵上下飞舞,幷与它一道送走夕阳,迎来晨曦,那么,在退去人潮的晨曦里、夕阳下,古老且历经沧桑的“大三巴”,不会再孤独与寂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