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九月二十六日电 题:雷曼事件为香港投资者上了昂贵一课
中新社记者 梁今
在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后,近日香港一群投资者才惊觉自己在不知不觉下已经与雷曼扯上了关系,“棺材本”也可能随着雷曼的倒闭化为乌有。这场被形容为“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除了吹倒像雷曼这样的大型金融机构外,也为投资者上了昂贵一课。
香港证监会证实,香港市面上现有的抵押债务证券(CDO)总值约三百六十亿港元,其中由雷曼发行或有份做担保的产品约值一百二十七亿港元,占约四成。大多数投资者均是将雷曼的(CDO)当作低风险的迷你债券而购入。据银行界消息指出,由于香港几乎所有银行都曾参与过分销雷曼相关产品,因此估计香港购买雷曼迷你债券的投资者可能超过五万人。
部份购买了这些雷曼债券的投资者,近日四出奔走,寻求香港证监会及金融管理局相助,并以多种方式试图引起社会的关注。
据香港媒体报道,在这群苦主中,有不少是退休或将近退休的人士,自认是“保守”一派,不知道“债券”多了“迷你”两个字就变成了高风险的投资,部份人更声称被银行职员“误导”,才购买了这些债券;也有人说在出事后才知道雷曼这个名字,不知道如何与雷曼扯上了关系,现在是“死得不明不白”。
据部份苦主披露,雷曼兄弟迷你债券被包装成好像是投资于一些本地大型蓝筹上市公司的债券,再经过一些银行职员的“甜言蜜语”游说,讹称这等同“定期存款”,令不少退休人士或家庭主妇把一生的积蓄放进去。证监会已就涉及不当销售手法的投诉展开调查。
媒体认真翻开销售文件发现,这些债券背后的资产其实是一些衍生工具,包括被美国一些学者视为“毒债”的抵押债务证券(CDO),以及金融界人士也不一定能准确掌握其价值的信贷违约掉期合约(CDS)。
在银行拥有理财户口的简先生虽然没有涉“雷”,但他对记者表示,近年不少银行的确力劝客户不续定期,改为投资他们“口说低风险”的基金,并说回报更高,也常有电话来介绍一些投资公司的产品,在多次游说下“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最终光顾了一只基金,现在帐面蚀了四成。简先生坦言,自己并不了解基金的内容,在看到有关雷曼事件的报道后,心里觉得很不安,以后投资会格外小心。
购买了少量雷曼迷你债券的赵小姐觉得,现在银行销售的金融产品很复杂,听了银行职员解说也是搞不懂,只能凭职员所说的产品风险程度作出评估。不过,雷曼事件令赵小姐觉得最惊讶的是,“出事后我还不知道自己与雷曼有关,之后看了报道,向银行查询才知道。”赵小姐现在犹如惊弓之鸟,“我手上还有几只基金,下一间美国金融机构倒闭,也不知道会不会关我事……”她觉得在这个风头火势之时,将钱放在银行存定期是最安全的。
今次雷曼“迷你债券”酿成的“惨案”,令不少投资者上了宝贵一课。为了恢复投资者信心,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曾公开说,投资产品日新月异并愈趋普及,可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但在不妨碍市场创新之余,长远须检讨销售守则,增加产品透明度,教育投资者,并加强监管工作。(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