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消息,最近在长三角的一些城市,就出现了不少“铁的”族,早上坐火车到上海上班,不用出火车站就可换乘地铁,晚上再坐火车回到“外地”的家。这些“铁的族”,现在多住在昆山、苏州、无锡等地。他们说,习惯了坐“铁的”,反而觉得比住在上海要来得轻松,车上不拥挤,甚至还省时间。
从这个消息中,似乎可以得到一点启发:如果北京的轨道交通更加发达,不少人就可以实现“城际上班”的生活方式,到北京附近的“卫星城”去生活,不用再承受北京市内的高房价、高房租还有令人郁闷的交通拥堵。节约了生活成本的同时,并不降低生活质量。
不少人说,从廊坊、燕郊甚至天津开车到北京,走高速的话用不了多少时间。但是,开车上班不是办法。第一成本太高,高速公路费和日益高涨的油钱就能要了工薪阶层的“盒儿钱”;第二,万一高速公路因各种不确定因素封闭了,单位和员工都得承受损失;第三,车开到四环三环,还是得耐着性子慢慢排车龙。
但是轨道交通几乎能够将这些问题统统解决,地铁五号线通车,从南到北一路畅通,让不少人抛下私家车加入公共交通的大军,快并快乐着。现在打开新兴的楼盘小区的业主论坛,几乎都能看到“×号线何时开通,盼望中”的帖子。假以时日,北京和周边中小城市之间若都能有轨道交通连接,便捷经济且上下班时间能够得到保障,自然会有不少人选择较北京物价消费水平低的地区去居住。一来缓解北京现有公共交通的压力;二来,人员的流动自然拉动周边地区教育资源的需求、文化消费的需求等等。以点带面,北京超一流的经济文化资源可以辐射至周边地区,拉动其经济文化发展;第三,周边地区的优秀人才也得以迅速亲近北京,为北京的发展贡献力量。
长三角地区“铁的”的存在已经让“上海人”的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北京周边地区应该迟早也能够享受到这份待遇。那时,“北京人”三个字,很可能不再是一个以地域为背景的概念,而是一个以就业所在地为背景的大概念。(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