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建设部原副部长杨慎直言目前房价高的原因是由于人民群众住房需求量增长,住房消费同我们城市化进程成正比的,他并不同意时下“房奴”一说。(据8月19日《新京报》)
去年《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北京已购房人群中,有91.9%的人使用了按揭。在这群按揭一族中,又有31.75%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大大超越了国际通行的占月收入1/3的房贷“警戒线”。于是,在繁华的北京城里,就出现了这样一群年轻有房的“负翁”,不敢换工作,不敢娱乐,不敢旅游,害怕银行加息,担心生病和失业,更没有时间好好享受生活。这就是“房奴”,其他大中城市也普遍存在。
面对客观事实,有人不以为然,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把房价虚高的原因归结为消费者住房需求量增长太快,住房消费超过了城市化进程。在他们看来,按照“求大于供则涨”的价格规律,如果大量购房者涌入房产市场,并超过自身经济承受能力贷款购房,房价必然上涨,“房奴”不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而是他们自作自受,用某房地产商的说法就是“成为房奴那是活该”。
今年初,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劝告市民不要急于买房,房价在政府调控下将有所下降。然而半年时间过去了,广州市商品房价格只升不降。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住房是一种需求弹性很小的商品,况且穷人也有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在富有者纷纷住进豪华别墅的时候,他们也希望逐步改善住房条件。买房可以等,但不可能无限期等下去,面对持续狂飙的房价列车,普通老百姓如果不想被甩得更远,就只有买票上车成为“房奴”。
诚然,中国人对于置买住房情有独钟,一项统计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房屋的私有率已高达80%,而美国约是60%,瑞士是42%,英国是46%。但是,在自购房的背后,饱含着国人的无可奈何。外国人并非没有购房的愿望,而是他们不购房也可以安居乐业。以法国为例,该国所有市镇必须保证20%以上的住房是廉租房,其“基础房租”比普通私人住房租金低一半左右。并且由于法国政府对住房困难户和低收入家庭提供“个人住房补助”,一些多子女家庭往往可以用不到市场价1/5的价格租到满意的住房。
而我国的情形是,经济实用房少,廉租房更是严重短缺,如广州从1998年开始实施廉租房政策,但每年只能解决两三百户的住房问题。有些地方政府对于经济使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缺少动力和热情,暗中还力挺商品房价格,以“拉动地方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市民成为“房奴”就成为必然现象。(彭联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