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1日电 香港《明报》近日载文指出,内地股市近期大起大落,对于股市监管,有专家认为,应效法“大禹治水”,疏堵并举方为上策。
文章称,股市急升骤跌,皆因一个“堵”字:证监会要求各证券公司清理客户不合格资金账户,市场大范围清查违规资金进入股市,更点名严查房贷入市。其间,国内十九部委罕见连手,严查民间非法集资,起因是涉及资金达数十亿元人民币的“吴英非法集资案”,除稳定秩序,更要阻其进入市场乃至股市。
但市场在清查违规资金乃至加息传闻下仍保持上涨,这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清查不力,导致效果欠佳;二是违规资金所占比例並不如想象中那么大,冲击效果不明显。从目前看,后一种观点似占上风。
文章指出,事实上,禁止违规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其意义更多在于警示高风险投机炒作行为,因为“监管不愿意看到一个被非理性行为和违规资金支撑起来的股市”。然而违规信贷进入股市乃趋利本性使然,只要牛市聚金效应仍在,即便银行提高发放住房信贷难度,投资者仍可通过民间融资、个人借贷、乃至典当渠道筹资涌入股市。
因此,堵不如疏。堵只能一时,恰恰缺乏政策需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疏却能得长久,因市场有自身规律,外在因素少一点,内在动力就大一点,让市场规律发挥作用是根本。
文章建议,监管者不妨另辟思维,与其周旋资金,不如制定规则;与其限制投资,不如揭示风险;与其阻于门外,不如放开渠道。所谓疏,即开通股市以外投资渠道,如楼市、汇市乃至境外投资,为趋利资金找到合法出口。管理层除制定规则,更多担当风险揭示角色。
政府常为百姓思虑,投资楼市恐楼价太高,遂打压楼市;投资股市恐陷入太深,遂查堵股市。然而,股市大起大落,终非政府所乐见。
如今,当局已发出良性调控信号:泡沫化争论告一段落,查处违规资金负面影响也基本被市场消化,将把工作重点放到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冯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