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18亿亩耕地是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 何来有害
2008年12月26日 09: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10月30日消息,中国国务院日前印发第三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未来15年土地利用的目标和任务提出6项约束性指标和9大预期性指标。据悉,这6项约束性指标集中在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っ婊、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等主要调控指标中,其核心是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确保15.60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少,质量有提高。 中新社发 章新俊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
北京某研究机构24日发布“粮食安全与耕地;ぁ毖芯勘ǜ妫崧凼,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
主持报告的学者认为,中国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论据是:国内已经解决了粮食的生产和分配问题;国外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和全球化的市场。这个判断忘记了中国的一个最大国情—13亿人口,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粮食确实取得了连续五年的增长,2008年总产量达到了10500亿斤,人均800多斤,成绩很大。这主要得益于中央这几年对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但同时必须看到,这几年天公作美,雨水充沛,自然灾害少,自然条件好,也是重要原因。我国粮食生产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消除“靠天吃饭”的状况。13亿人的饭碗还不是“铁饭碗”,顶多能算个“木饭碗”。
不能不说,把13亿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寄托在国外市场,是非常危险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粮食交易量才2亿多吨,而中国每年粮食需求为5亿吨,中国如果缺粮,谁供应得起?如果13亿中国人吃饭出了大问题,正常情况下全球市场根本供应不起。去年底今年初世界性粮食;沼谐鱿置缤,大米主产区的泰国等国就开始限制出口,导致美国、欧洲等市场抢购囤积粮食,导致非洲发生大面积饥荒。当时,温家宝总理在出访国外时被问到中国的粮食问题时自信地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时过不到一年,经济专家怎么可就忘记了?同时,中国粮食若依靠国外市场,一旦发生贸易争端,就可能成为对方谈判的筹码。
的确,我国改革三十年人口增加了45%,粮食产量增加了60%,而耕地是减少的。粮食单位产量的大幅提高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的,是通过袁隆平等一批农业专家的辛苦研究和试验取得的。这只能说明我国农业科研取得的成果。土地虽然在减少,但是,必须有个极限。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对粮食产量的促进是有一个度的。要求1亿亩耕地产出10500亿斤粮食,起码在相当长时间里难以实现。18亿亩耕地,人均一亩三分八,仅仅能够维持13亿人的口粮需求,加上工业用粮,中国粮食缺口并不小。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一方面靠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即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突破,一方面靠提高生产能力。目前的条件下,靠更新生产能力提高单产已经很难了,所以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最重要的保障。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才能养活起中国13亿人口。
至于说目前;じ孛婊叩囊桓鲋苯雍蠊欠康夭鄹翊蠓壬仙,延缓和束缚了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笔者认为,几亿人口要进城不可能不占用农地,在土地国有化阶段,土地数量并不是决定土地价格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之所以不断攀高,主要是地方土地财政和唯GDP政绩导致的,并不是当前耕地;ふ叩贾碌。(余丰慧)
【编辑:蓝玉贵】
相 关 报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