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10点,国家统计局例行公布上一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4%。其中城市上涨3.1%,农村上涨3.9%;食品
价格上涨8.3%,非食品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上涨3.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7%。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3%。
这些数字刚一公布,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CPI为何牵动人心
CPI通常被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过度,央行就有可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人们对5月份CPI的涨幅变化如此敏感,是因为三四月已经连续两个月突破3%的警戒线。现在,5月份CPI涨幅再次越过警戒线,创两年来的最高值。特别是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曾表示央行将紧密关注5月份CPI数据,加息与否须根据具体发展形势决定。如今,经济数据已公布,市场各方就更是议论纷纷、猜测多多。
3.4%,这不仅仅是个数字,它包含太多的经济信息,居民想知道生活成本究竟增加多少;股市想读出上涨下跌的预期;宏观调控想找到下一步调控着力点。对这个数字最先反应的是神经脆弱的股市,上证股市在两度小幅跳水后,6月12日终于最后大幅上扬,上涨76个点,站到了4072点的位置上,令许多股民松了一口气。
居民能承受几多上涨
3.4%,表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价格上涨过快,这是一个尤其值得警惕的信号。5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8.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5.9%,油脂价格上涨21.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6.5%,鲜蛋价格上涨37.1%,水产品价格上涨4.1%,鲜菜价格下降2.3%,鲜果价格下降11.2%,调味品价格上涨4.1%。
事实上,广大居民也感受到了这种价格上涨,许多地方猪肉价格创十年新高。由于粮食、肉禽蛋菜等食品属于居民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不会因为价格上涨而使需求产生较大波动。但城镇居民在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生活影响程度也不一样。
食品价格上涨,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中低收入群体,一些居民嫌猪肉价贵,而改吃其他肉食品,但水产品、牛肉、鸡肉、禽蛋等其他食品也跟着大幅上扬,有些人只好吃素,好在鲜菜鲜果价格涨幅不高。
物价对于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冲击,政府部门已经考虑:当粮价上涨超过低保家庭的承受能力时,要提高市民低保水平,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为此,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各地要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解决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价格等方面的问题,要加强产销区协作,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专家指出,如果涨价风潮在较长时间内延续,波及的将远不止是通常意义上的低收入群体。粮食涨价一成,就意味着居民的储蓄资产相应贬值,如果通货膨胀恶性出现,将严重影响广大老百姓的生活。
宏观调控走向何方
3.4%,表明通胀的压力加大。但究竟有多大,下一步如何调控,是否应该加息,各方反应不一。
有专家表示,在当前资产价格存在泡沫危险的情况下,如果CPI继续走强,有可能带来中国全面价格上涨的压力,从而加大通货膨胀的危险,应该通过加息,吸引储蓄,减少流通性,从而给过热的经济降温。
而有专家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CPI虽稍高,但1-5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9%,还在可以容忍的限度,而且CPI中仅仅是食物类价格上涨,其他三分之二的商品价格比较稳定,还不至于使中国通货膨胀。加息未必能够抑制CPI的过快增长,因为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是源于市场供应量的不足,关键要加大供应量。
此外,还有专家表示,要保持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政府部门有两手做法,一方面出手平抑物价,另一方面普涨工资,抵消物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前关键要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注重社会公平,放开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特别要加强最低生活保障,严格执行最低生活标准,保障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张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