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认为,国际粮价仅仅处于上升通道的开始,预测将在2012年左右才会见顶。
有人则认为,本轮国际粮价上涨已经有两年多了,根据国际粮食价格变化的周期,预测今年粮价将会出现“拐点”。
笔者观点:未来粮价走势既不会长时间上涨,也不会在短期内出现“拐点”;今后一个时期,除非在粮食生产领域出现重大技术进步,否则中国粮价将保持高位运行。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出现5次比较大的波动,前4次粮价高峰分别发生在1973/1974年度、1980/1981年度、1989/1990年度和1995/1996年度,粮价波动周期大约七、八年发生一次。进入2006年以来,国际粮价进入新一轮上涨通道。
五因素造成国际粮价上涨
推动本轮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有五个:
供求因素:这是引起国际粮食价格高涨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因素。从供给看,近几年来,受不利气候以及发达国家在WTO约束下削减农业补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粮食生产增长乏力,2007/2008年度全球粮食产量22.3亿吨,比2004/2005年度减少3000万吨。从需求看,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膳食结构改变使全球口粮和饲料粮需求稳步增长,而石油价格上涨使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生产变得更加有利可图,导致工业用粮强劲增长,2007年全球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谷物至少1亿吨。
成本因素:随着石油价格的上升,以石油为原料的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农资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加上劳动力工资、水资源成本的提高,粮食生产成本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投机因素:在股市不景气、房地产价格下跌、油价高涨和农产品现货市场基本面有利于做多的情况下,投资基金纷纷转向商品期货市场,放大供求矛盾,推高价格。统计显示,2002年全球商品指数基金的规模不到5亿美元,而到2007年已经超过1200亿美元,很多投资大宗商品的对冲基金都增加了对农产品期货的持仓,有的甚至达到投资组合的60-70%。以大豆为例,2008年1月,投资基金持有的大豆期货持仓量占国际大豆贸易量的60%。
美元贬值因素:由于国际粮食主要以美元作为报价和结算单位,因此,粮食价格与美元走势有很强的负相关。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粮价也因之逐步上升。
粮食贸易政策因素:在国际粮价上涨及各国的通胀预期下,粮食出口国纷纷限制粮食出口,而进口国则积极增加进口。这些政策短时期内导致需求增加和供给减少,粮食价格自然大幅大涨。
国际粮价走势
基于对影响本轮粮食价格上涨各方面因素的分析,笔者对国际粮价走势做出以下判断:
由于支撑粮食价格上涨的因素还在继续发生作用,今后1-2年内农产品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近期内不排除继续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但是,粮价上涨会引发很多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并将更多的资源投向农业,全球粮食供求紧张的状况将有所缓解,从而拉动粮食价格下行。同时,在供求基本面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投资基金的获利回吐也将使粮食期货价格下调,并引导现货市场价格的走低。但只要石油价格继续高企,只要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具有经济性,期望粮食回到前几年的低位水平不现实。
鉴于短期内农业用地大幅扩大的可能性有限,某一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扩大需要以牺牲另一种粮食作物为代价。因此,部分粮食价格可能出现阶段性、区域性此消彼涨的格局。
气候变化、各国粮食政策变化、国际投资基金炒作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未来国际粮食价格处于宽幅波动之中。
中国粮价走向何方
比较近几年来国际、国内粮价的变化情况,就会发现国际价格与国内价格互为影响,关系越来越紧密,他们的走势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消费量占全球总产量、总消费量的20%左右,我国粮食产需及价格变化必然会对国际粮食价格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国际粮食市场行情对我国粮食价格具有导向作用,其价格变化会影响到我国的粮价走势。
但是,由于我国粮食市场并没有完全放开,与国际市场之间有一定的隔离性,粮食价格运行有其相对独立的一面,不同粮食品种的国内外价格关联性也是不一样的。就具体品种而言,我国能够基本实现自给的粮食品种(小麦、大米)与国家价格关联并不是十分紧密,进口依赖程度过大的品种(大豆)关联度则非常大。如,2007年11月国际大米、小麦、玉米价格(到岸价)分别比国内价格高700元/吨、2000元/吨、800元/吨,而国际大豆价格扣除运费后与国内价格基本一致。
在目前国内粮食库存相对宽裕的情况下,近期内国内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我国玉米可能在2010年以后出现净进口,因此玉米价格在不久的将来也会与国际接轨,在不同粮食品种的比价作用下,国内粮食价格最终将与国际价格趋平,甚至可能会高于国际价格。(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 黄汉权)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