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二日电 题:北京交通弱不禁风当下猛药
中新社记者 吴庆才
七月三十一日,风雨雷雾齐袭北京,八月一日,风雨雷雹夹击北京……最近接连二十八个雨天让北京宛若闹了“水灾”,交通混沌不堪,机场高速路甚至一度瘫痪了八小时。
相似的场景曾不止一次在这座奥运之城上演。二00一年一场小雪让数万北京人成了风雪夜归人,二00四年一场暴雨让北京数万汽车成了“铁掌水上漂”!袄咸齑蚋雠缣纾鞘芯透忻胺⑸铡,民众不禁纳闷,北京的交通为何如此弱不禁风?
从二00一年那场雪开始,北京就开始反思,但五年的反思证明,北京的城市气象服务、市政应变能力、交通疏导、防灾系统、排水系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有专家不禁感慨,北京重复反思究竟要到何时?
再过一周就是北京奥运开幕式倒计两周年,两年之后的奥运恰好处于八月多雨季节,试想若那时水漫京城,飞机延误,交通瘫痪,雄心勃勃的北京该如何办奥运?
资料表明,北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城市。北京减灾协会专家萧永生透露,干旱、暴雨、大风、浓雾、雷击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等,年平均造成北京直接经济损失达十五亿元人民币左右。
这位专家还透露,近些年北京城市不透水面积急剧增长,市中心区已超过八成,这使城区暴雨洪水流量增大了四倍左右。加之一些防洪排涝系统设计标准太低,使本来排水不畅的北京一遇到暴雨往往就闹起“水灾”。
今年年初东三环发生的路面塌陷事件第一次将北京地下埋藏的“炸弹”揭露在世人眼前——在现代化的北京城底下居然埋着五百多公里老旧管线、一百七十八公里的被腐蚀管线。甚至还有明清时期的一百余公里的旧沟仍在超期服役。
北京市水务局排水处处长齐京军在接受官方媒体采访时也坦承,北京现有的排水系统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近几年北京城市发展非常迅速,与之配套的各种规划设施并没能及时地实现规划。
一幢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北京的“大饼”一直摊到五环六环。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城市的通病——重视表面工程建设,轻视基础项目。
这一现象反映了城市管理者缺乏统筹规划和长远眼光,导致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应有的功能缺失。有分析人士形象地说,这就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当某一方面营养长期缺乏时,就会导致一场重疾的爆发。这也正是暴雨给我们敲响的城建警钟。
尽管每次突发事件,官方都及时派出大量人力物力,但这种“头痛医头”的短期行为只能救一时之急。离奥运越来越近的北京城,当务之急,必须全盘考量,从城市综合减灾的角度,下一副猛药,方能解城市体虚这一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