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三十日电 题:中国几千万“留守儿童”,他们将“留”在哪里?
中新社记者 孙宇挺
十一岁的小莫在王府井大街上的一家大商场看中了一件“加菲猫”童装,他拉着妈妈的手撒娇,当妈妈答应给他买之后,小莫脸上洋溢着幸福。他想第二天就穿上它去参加东城区少年宫举办的青少年传统文化展示活动。
“你学习好吧?”“好”“你妈好吗?”“好”“家里没什么事儿吧?”!岸纪玫摹。“那就挂了吧!闭馐潜本┙记忧煜匾桓鐾獬龃蚬さ母盖赘⒆哟虻牡缁埃芄膊坏饺,但即使这样的电话也并不多。
这些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离家在外打工的农村儿童被人称作“留守儿童”。有分析指出,贫困是造成留守儿童最重要的原因,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了中国三农问题的另一种表征。自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大量涌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儿童远离父母,二00四年已达两千两百万。
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通常是隔代监护、亲朋监护或单亲监护,这些监护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只要孩子平安就可以向孩子的父母有所交代。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这些监护人一般很少关注,任其发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对记者说,儿童年龄越小,情感支持系统的需求越强烈也越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来自父母的亲情。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缺乏父母的情感支持有关。
孙云晓指出,由于亲情支持的薄弱,一部分留守儿童会出现退缩的情绪,没有足够的自信,这些儿童与同龄人相比在身心发育上表现出滞后状态;另外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因为监护人监护力度不足,常;嵊惺Э厍阆,严重的会发展成为“问题少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完成的“农村外出劳力在家子女受教育状况研究”显示:父母外出务工对小学生学业行为有负面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给留守儿童的支持与帮助少于非留守儿童,调查发现,许多教师认为:父母外出的留守子女学生大都是“双差生”,是班主任和学校的一块心病。
这个结果大大出乎研究人员的意外,但在进一步的探访中发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生存现状以及教育法律上的不健全是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
“当然留守儿童队伍中也有像去年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谭海美这样的学生,”孙云晓说,“这个安徽孩子还组织起来了‘留守孩子小队’互帮互助!
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这两天参加了两场与儿童节有关的活动,其一是在北京大兴区出席全国千所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授牌仪式;其二是北京一所小学出席“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双合格”展示活动。国家已然认识到,家长对于下一代、特别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按照孙云晓的说法,让孩子跟着外出打工的父母就学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好的办法。孙云晓在位于北京西部的巨山小学看到那里孩子非常自信的一面,“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很好,”在这所八成学生为来京务工人员子女的小学“几乎看不到垃圾纸屑”。孙云晓惊叹:“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上月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汇报的义务教育法草案修改意见称,当地政府应当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国家正在从法律层面保障以后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更多地可以选择把孩子们带在身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