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周记(2006年3月12日~3月18日)
外国人倒底是怎么看待中国的汽车市?《纽约时报》的一篇稿子很能说明问题。
曾几何时,“大众和其他汽车巨头早已已经习惯于把过时的生产线搬到中国,然后再生产那些已经被西方市场淘汰的老车型而大赚其钱”,而现在,这些跨国巨头“不得不拿来最新的车型,”美国的分析师表示,因为“如果不是最新款,即便是最普通的消费者也会知道。”
国际巨头们对中国市场的认识正从“人傻钱多”转变为“要用最好的产品参与仓库的市场竞争”。编者提醒大家,这样的转变并不是国际汽车巨头良心发现或者自觉自愿,《纽约时报》告诉我们,这是有本土汽车企业的竞争和中方合资伙伴积极获取核心技术换来的。
编者认为还有一点重要原因,那就是中国消费者对国际市场与日俱增的了解程度。在轻松就能获取到车型信息的时代,中国人不会再为一款“过期”的车型支付高过国际价格两倍的钞票。这其中,媒体的作用也该得到肯定。
上周正逢3月15日,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这一天肯定是消费者最强势的日子。汽车厂家早早的就开始把有问题的车辆召回,少则几百辆,多则上万辆,都生怕在“3?15”这天落下什么把柄。
比起前几年的“3·15”,今年汽车业的波澜很小,一方面是因为车厂学乖了,积极改变自己在服务上的不足,由于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加剧,光靠质量、价格、品牌竞争已经不够,汽车企业越来越看重靠服务了来争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车主的维权意识日渐加强,平时就对汽车的质量和服务很注意,不用等到这个特别的日子集体爆发。
总之,“3·15”的意义是最终让每天都变成“3·15”。
如果说最近有哪个车型最引人瞩目,那一定就是马自达3了,还没公布价格,下线、上市、预定的仪式就搞了一大堆,市场定位更是复杂的不得了:一会儿说自己是高性能的小型车,一会又觉得自己像紧凑的中型车;一会儿说要把大众速腾当作对手,一会儿又把高一级别的马自达6当作定价坐标;今天说和福特福克斯差异化竞争,明天又宣称和沃尔沃S40共用底盘,据《京华时报》报道,沃尔沃中国公司对此很不满,认为有损自己的高端形象。
马自达想做什么?马自达3究竟在和谁搏斗?难道反复得定位、反复得试探只是媒体恶炒?编者认为,厂家放出的各种风声,无非是为马自达3营造一个高质高价的形象。不过马自达3在马自达的车型体系中,就是马自达323(海南马自达福美来)的替代者,现在福美来只卖10万出点头,要想在这款新车上多赚点钱,只卖这个价钱显然不行。于是就只能通过反复的炒作把车型炒热,多“拔高”树立几个对手,管他是不是这个档次的车,先把市场搅乱了再说。
新车上市之前,为自己搏一个好的定位无可厚非,硬说马自达3和速腾一个档次,硬说马自达6相同价格不同卖点,那不如说是在和消费者斗智斗勇。编者倒很原意看看市场能接受到什么程度。(郜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