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5日电 今日出版的《中华工商时报》载文指出,北京的房价是涨是跌,历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有人说一定要涨,有人说一定会跌,对立的双方摆事实讲道理都是一套一套的,让人无所适从。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各种各样的数字,透露了完全不同的信号,有的数字表明房价要涨,有的数字则预示着房价要跌。
那么,究竟北京的房价是涨还是跌呢?笔者预测,2006年的北京房价,再也涨不动了;即使涨,幅度也会非常小。
让我们用数字说话。
支持房价继续上涨的,当然有数字支撑。15日,有关方面发布了一份北京蓝皮书:《2006年: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中透露的信息显示,虽然高房价引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强烈反映,中央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一些地区的房价不降反升,北京表现尤为明显。2005年1至11月,北京市商品住宅期房平均价格为6776元/平方米,比2004年同期上涨1183元/平方米,涨幅21.2%。
一个城市的房价11个月之内上涨了21.2%,这个幅度当然是惊人的。有关方面和部分舆论,将这个数字作为依据之一,得出北京房价仍将继续上涨的结论,也不令人奇怪。
但是,这样的结论是错误的。笔者有三个方面的数字,足以反驳之。
其一,北京房地产市场在2005年的价格曲线,是先高后低。
2005年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由于2004年“8·31大限”前后,房产商抓住土地紧缺这一概念进行炒作,导致全国范围内的房价大幅度上扬,一直到2005年3月4月,中央出台一系列措施,才逐渐控制局面。因此,2005年的房价,是上半年涨得快,下半年涨得慢。举例说明,2005年6月份,北京的期房价格第一次出现下降,每平方米比上月下降约235元。
因此,用11个月的整体数字不能说明问题,2005年的北京房价,从上半年的疯涨到下半年的涨幅回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其二,空置率大幅度上升。
这方面的数据稍稍滞后,但也足以说明问题。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截止到2005年9月,北京商品房空置率大幅上升,空置面积高达1054万平方米,比2004年同期增长21.1%,其中一年以上的空置房较2004年同期增长25.3%。
按照国际惯例,空置率在5%-10%之间为合理区、10%-20%之间为危险区、20%以上为商品房严重积压区。虽然2005年全年的权威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有两个现象:一是2005年下半年北京房地产新盘大量入市;二是消费者购房意愿不强,据报道,2006年元旦3天,北京市的现房,一套都没有卖出去,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由于以上两个现象,可以估计得出,现在北京的房地产空置率,应该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数字。
其三,2006年楼市井喷火上浇油。
进入2006年之后,不少舆论纷纷指出,今年将是北京楼市的井喷年,新盘入市量至少2500万平方米。如果我们假定空置的房产是1000万平方米,那么,2006年北京房地产市场至少就有350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可以供应。再进一步,假定每套房子平均100平方米,那么,3500万平方米的面积,就是35万套房子。
2006年的北京,会有35万个家庭掏出巨额资金购买新房子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房价的涨幅在回落、空置率在上升、新楼盘不断涌现,这就是2006年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三大最主要的特点。这样的现状,对于房产商而言,称得上如临深渊。
更关键的因素是,经过了2005年大争论、大辩论,现在的消费者已经更加理智了,换句话说,房产商“忽悠”不动了。北京的消费者,更不好“忽悠”。笔者之前曾经说过,北京人的整体素质高,决定了在房价博弈中,房产商未必能占到便宜。北京房价的变动曲线,很大程度上,是房产商和消费者斗智斗勇的具体体现。
2006年的北京,将是遍地楼盘的北京。根据预测,今年年中新盘将集中放量,接下来就是被房产商一直挂在嘴边的“金九银十”。问题是,如果房价仍然居高不下,要想“金九银十”,门都没有。
北京的房价,再也涨不动了。(王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