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7日电 种种信号表明,中国职业教育有望摆脱边缘地位,逐渐靠近教育体系的主流位置。有两个消息似乎可以作为佐证。一是“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发展职业教育;二是教育部长周济称,中等职业学校明年要扩招100万人,而在几年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将达到800万人以上,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中国经济时报载文指出,100亿元的巨资投入,能否切中中国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怎样重整职业教育资源,成为人们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问题。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中国一直处于“次等教育”的位置,直到现在,很多家长和学生也仍将其视为考不上大学的无奈选择。原教育部职教司司长杨金土教授指出,现行教育中的选拔功能被过分夸大,往往用一张考卷来衡量所有的人,人的多样性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被忽视。由于大量被认为是“学业失败者”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导致职业教育被看做是次等教育。
此外,从职业技能人才的待遇看,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调查,2004年全市职工平均年薪2.8万元,但全市技师的平均年薪只有2.6万元,全市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只有2.2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国内职业教育的“尴尬”。
文章指出,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缺乏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大军。对此,作为职教领域从业多年的业内资深专家、北大青鸟APTECH总经理杨明指出,职业教育被当作次等教育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主要还是一个意识的问题,特别是在国有企业表现比较突出,但是,随着国家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各行各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民营经济的活跃,那种只看重学历不重视实际能力的落后观念必将被淘汰。中国未来的发展定位是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其中最关键的是形成人才结构的全面规划,培养合格的职业化人才。只有职业教育才能担当这个重任。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占山表示,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是让职业教育热起来的保障。事实上,投入不足继而引发的是师资问题。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强调双师型的职业教师,不仅具有一个教师的资格,同时还应该具备一个类似于工程师的职业资格,这样的老师才能够教出好的学生。但现在很多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缺乏行业背景,缺乏工程实践的经验。
文章强调,最令职业教育者们苦恼的问题是,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不顺。职业教育存在的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统筹乏力,使教育资源难以充分利用,不能形成整体优势,办学效益较低。
文章指出,关于100亿元投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张昭文表示,将在最近的3年内至少投入36亿元用于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2年以来,财政部先后安排了大量资金支持职教发展,2005年计划安排7亿元资金用于支持职教实训基地的建设,2006年、2007年财政部还将继续安排更多的资金支持,3年将至少安排21亿元资金。另外,国务院扶贫办、农业部和交通部等有关部门也安排了资金支持职业教育和培训。
除去上述政策层面的逐渐“利好”,职业教育天生具备的“就业属性”也成为其受到广大求学者认可的关键。特别令人瞩目的是,当公办职业教育面临重重困难之际,民办培训机构与企业定向培训近年来却办得如火如荼,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持续升温的英语培训和IT培训是典型标本。比如,IT培训市场上的知名品牌北大青鸟APTECH,该机构进入市场五年来,平均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长,已在全国建立了150多家培训中心,市场规模逾5亿元。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家重点推进职业教育大政方针已定,而公办职业教育机构动作缓慢的情况下,我国民营职业教育机构很可能是未来引领职业教育迈向主流化的“先遣军”。
文章指出,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把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和振兴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1991年,美国实施《帕金斯职业和应用技术教育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每年向州政府和地方职业培训计划投资16亿美元,其中9.4亿用于贫困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美国工商界每年有440亿美元进行岗位培训。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个人责任与工作机会融合法案”,倡导“以工作求自立”的理念,注重就业和失业人员的再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适应新经济特点的技术和技能。
打通中等职业教育通向普通高等教育的路径,变终结性的中等职业教育为阶段性的教育,为职教学生提供继续接受高一级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的机会,也是国外职业教育的一大突破。
中国也于1996年制定颁布《职业教育法》,使职业教育纳入法治化轨道,但相关职教专家称,真正让职业教育热起来,实现办学者与求学者的双赢,仍需政府与教育工作者的多方探讨与实践。(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