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8日电 最近一期的《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称,如果片面地而不是全面地、表面地而不是抓住根本地看问题,就会以为改革至今,中国的社会平等程度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文章批驳了对社会平等程度的几种错误认识的倾向。
文章称,现在海内外有不少人正是认为中国的社会平等程度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以至在关系中国改革与发展之战略方向的若干重大问题上出现了一些不正确或不得要领的随意的议论。此其一。其二,平等一词从来含义复杂,但不少人未加详察,以至谈平等问题,不仅缺乏历史的具体的分析,而且概念不清,逻辑混乱。其三,平等一词颇具社会鼓动性,很容易激发人们的道德激情,但不少人科学态度不够,以至一些不负责任的议论被庸俗地、廉价地视为代表着“社会良知”,而不同观点却被任意加以“道义”上的挞伐。这几种倾向都是不对的,不好的,也是有害的。
文章指出,从与现代社会的经济及文化结构相适应的基本价值出发,虽然一定程度的结果平等仍是需要的,但平等的真正要义在于社会成员之基本权利的平等及在此基础上的机会的平等。这样来看,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在中国实现的划时代的社会进步,就不仅仅表现为空前的经济发展和繁荣,而且突出地表现为社会平等程度的前所未有的提高。
以为旧体制下的社会比今天平等的人还全然忘记了数千万有所谓“成份”、“出身”问题的人们。这些人在旧体制下仅仅因为“成份”不好,“出身”不好,就注定要一代接一代地在一切方面遭受歧视、排斥,直至种种非人的凌辱和迫害。有人以上大学为例,说今天有穷人的孩子因没钱而上不了大学,这就不如旧体制。殊不知在旧体制下,一个出身问题就把多少青年永久地隔绝在大学的门外,他们不光是不能上大学,而且不能参军,不能被招工,甚至还找不到对象,结不了婚。这又是多么大的社会不平等——难道不是吗?
完全是由于改革,如此严重的制度化的社会不平等才被一步步打破。改革是怎样解放生产力的?首先是、根本是在基本权利方面一步步促进了人的解放。中国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逻辑就在于此。从农民进城做工到民众自主创业,在人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上,一道道束缚解除了,一个个禁区打开了,社会在日益多元的同时更加趋向于自主、开放与流动。不应当看不到,这个过程,正是不断增进社会平等的过程,这些步骤,正是最具实质性的社会主义的步骤。
文章同时指出,目前中国面临着许多突出的社会问题。一段时间中显著增加的上访和群体事件就反映了这一点。这些问题,特别是民众基本权利遭到任意侵害的问题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按照上述方向和逻辑来展开的改革还远没有完成,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更加深入地推进经济的市场化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社会的民主化,以形成充分保障民众基本权利的完善的制度条件。任何脱离甚至背离这个方向的怀疑、动摇的论调都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