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上了10月3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据悉,李宇宙春是作为该周刊评选的今年25位亚洲英雄人物而登上《时代周刊》的。除了李宇春,内地还有电影演员张静初、作家陈桂棣夫妇入围,以及来自香港的电影《卧虎藏龙》监制江志强、来自台湾的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共有6位中国人入围美国编辑眼中的亚洲英雄名单。(10月4日《重庆晨报》)
在我的印象中,咱们中国人总是喜欢以中国人能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为荣。但是这一回,我却要泼点冷水——淡看李宇春上《时代周刊》封面。
我认为,中国人的黑眼睛与美国人的蓝眼睛不太一样,对英雄的认知标准也不一样。从入围“亚洲英雄人物”6位中国人的职业分布看,似乎偏重于影视娱乐圈。光从这个角度看,明显有失偏颇。要看到,影视娱乐,只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再看《时代周刊》对李宇春的文字介绍——“《超级女声》这个节目代表着一种民主运作的模式,由观众自己选出心中的偶像,挑战了中国传统的规范,在中国来说很不容易”,“李宇春所带来的震撼已经超出了她本身,她满不在乎的个性、她对待比赛的态度及双性色彩的演出,使得她成为中国的新偶像”。这就是《时代周刊》对英雄的诠释,对李宇春以及整个超女活动的理解。其实,这只是图解了超女的表面。
超女给我的最初印象是,唱得还可以,台风也不错,纯净中透着健康的气息;尤其是,超女吸引了那么多观众的眼球和情绪,人们如此喜闻乐见,便以为这是一种大众娱乐(或平民娱乐)全新的形式。因此,8月26日湖南卫视在播出“终极PK”时,插播乔羽、王昆等几位老艺术家对超女所作的评价,我也是赞同的。
不幸的是,从超女的出现到她们已经显露出来的未来走向,我终于看清超女们已经被一双“巨手”推上商业比拼的风口浪尖,而这时的超女节目不过是纯商业竞争的一出木偶剧,她们只是商家制造利润的一个工具,甚至就像商业橱窗里的一具石膏模特。
超女被彻底商业化,是超女制造者的既定决策。现在看来,超级女声一开始就不属于大众娱乐,它不过是整场商业竞争的序曲而已。没有当初的序曲,又如何制造现在的高潮?可惜,我们许多人都误会了它,心甘情愿地被卷入它的浑浊的旋涡。一度以大众娱乐(平民娱乐)形式和名义出现的超级女声,在商业炒作的虚情假意面前,娱乐形式已经彻底沦陷,所谓的“娱乐”也已经失去了本应有的光色,剩下的只是莫名狂热的外壳,只是一丝不挂的商业博弈,这就注定了她们始终远离着大众娱乐。
既然这样,自然就谈不上什么“代表着一种民主运作的模式”。
在笔者眼里,李宇春当然算不上什么英雄,她充其量只是一名歌手,或者最多是一个头牌“超女”。事实上,《时代周刊》封面刊登李宇春照片,说穿了,只是与制造“超女”、分享“超女”成果的天娱公司如出一辙,更多的是为了某种商业利益需要——为了抓住读者的眼球,以便吸引更多的订户,就像许多杂志封面刊登美女照片一样,只不过《时代周刊》加挂了一块亮光光的“英雄”牌子罢了。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过于看重李宇春《时代周刊》封面这件事。
来源:红网 端木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