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6日电 2006年7月24日,世界贸易组织的六个关键成员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结束了为期两天的部长级会议,因为分歧严重难以弥和,它们决定中止多哈回合的全球贸易谈判。这实际上意味着为时近五年之久的多哈回合谈判无果而终,陷于破裂。
对此,今天出版的新京报刊载文章指出,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将侵蚀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区域性贸易组织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各国的贸易政策或者迈向更大的自由化、或者陷入更强烈的;ぶ饕,即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文章表示,多哈回合谈判中止,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谈判过程中,发达国家非常露骨地要求实施双重标准;二是在发达国家内部,由于受到了来自国内农产品利益集团的强烈抵制,因此在削减农产品补贴方面也存在严重分歧。
文章称,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对全球贸易和全球影响的破坏性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尽管这并不意味着全球自由贸易的中断,因为单边和双边性的开放市场,往往比多边性贸易谈判带来的利益更大。但是这在中长期内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是,各国对于多边贸易谈判的作用逐渐丧失信心,从而转为青睐于双边贸易谈判。
文章表示,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将侵蚀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区域性贸易组织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各国的贸易政策或者迈向更大的自由化、或者陷入更强烈的;ぶ饕,即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此外,对位于全球生产链最低端的最不发达国家而言,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可能意味着巨大的收入损失。这些国家的比较优势是生产农产品,它们必须用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交换工业品。一方面,在发达国家用巨额补贴支持的国内农产品市场,最不发达国家的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廉价的发达国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构成了对最不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极大威胁,迫使这些国家主动恶化自己的贸易条件。
文章最后表示,所谓的“多哈发展议程”无非是镜花水月一场空,该议程的失败更使得这些国家的发展前景一片灰暗。(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