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1日电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社科院10日发布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6年秋季报告,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上年水平,GDP增长率将达到10.5%左右。如果2007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GDP增长将有所回落,可以保持在10%或者接近10%的水平上。
第33期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6年秋季报告会于10日举行。报告认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2006年和2007年都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分别为112720亿元和137520亿元,实际增长率分别为24.8%和20.4%。与2004年和2005年相比,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继续加速的趋势。由于目前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初显成效,预计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低于2006年,实际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较为合理的水平上。
报告认为宏观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增长,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局面。预计2006年和2007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变动将分别为0.7%和0.6%,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率将分别为1.3%和1.1%。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仍可基本保持稳定。
报告分析,外贸高增长、高顺差的“双高”局面在2006年和2007年将继续下去,预计2006年的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速 度都分别达到22.5%和26.7%左右的水平,全年贸易顺差将超过去年,达到1500亿美元创记录水平。2007年将有所回落,但顺差仍有可能超过1200亿美元。
借《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6年秋季报告》发布之际,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的专家会聚一堂,坐而论道,会诊今明两年中国宏观经济。
此前发布的信息显示,宏观经济数据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有所回落。但上述回落,究竟是宏观调控发挥作用所致,还是经济运行的内在周期性因素起作用,尚不明朗。这给下一步如何采用宏观调控手段,提出了难题。部分专家认为,宏观调控成果不宜高估。
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则对部分经济数据的可信性提出质疑。一个矛盾是,尽管宏观调控从二季度开始,犹如暴风骤雨不断袭来,然而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企业家景气指数仍高达136.7%,企业并没有在宏观调控中感到什么;。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范建平则摆出另一个数字上的矛盾加以佐证:7、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下降,然而直到9月上旬的统计数字却显示,投资品中的建材、金属价格却是逐渐上升的。“需求下降,价格却反弹,这似乎并不正常!狈督ㄆ剿怠6源,张汉亚分析,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在上报的统计数字上做文章,以应付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
来自央行调查统计司的专家分析,在既有的紧缩政策下,央行会进一步加大公开市场的操作力度。与此同时,进一步改革汇率形成机制。
社科院院长陈佳贵则认为,中国经济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全面推进改革。他认为高居不下的投资率从根本上说,是源于不规范的政府投资行为。他进而列举了政府投资饥渴症的七种表现:中央政府至今仍在发行建设国债;地方政府获得的巨额土地出让金(约2300亿)主要投入基建;地方政府成立国有投资公司借债搞基建;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内外资,例如“零地价”,“税收减免”。国立大学借款搞建设;国有企业利润不上缴,导致一些乱投资行为;各种专项基金违规使用搞建设。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范建平也认为,在目前干部考核制度不改革,财税制度不改革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与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之间始终存在矛盾。宏观调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卢晓平 谢晓冬)